近日,一份對2007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上海9所211工程院校近4成畢業生就業與專業不對口。而隨著今年本市實施平行志愿后,院校專業之間考分差距縮小,高校根據考分來按專業錄取考生實際作用已不大。專家指出,大學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教育,隨著平行志愿的改革,本市高校本科階段通識教育改革也應提速,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不同專業的適應能力。
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現象突出
近日,麥可思通過對2007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發布了2008年度“211”院校就業能力排行榜。本市交大、復旦、上外、財大、同濟、東華、華師大、華理、上大等9所“211”院校均排位進前25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一項“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率”指數上,交大為66%,復旦為61%,上外為62%,財大為55%,同濟為72%,東華為68%,華師大為67%,華理工為73%,上大為59%。平均指數為64.8%。這表明,這 9所院校約35.2%的07屆大學畢業生出現了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現象。
該調查還同時揭示了工作與專業相關率最低的10個本科專業。其中,社會學專業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率”只有33.1%。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非211高校的個別專業中,工作和所學專業相關率更低,只有10%左右。
今年本市高考實施平行志愿后,學生被院校專業錄取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強。今年高考的小劉最向往的是同濟的景觀學專業,可因為分數線的差距,小劉最終被調劑錄取到醫學專業。雖然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但是苦惱已經伴隨而來:“我可從來沒想過要做醫生啊! ”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原則下,考生一般首選學校。為了進入一流大學,考生對專業一般都表示“服從志愿調劑”。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認為,學生志愿填報多數由家長做主,而家長往往重視學校名氣,并不注重專業,導致考生個人興趣得不到滿足,不利于考生的學業,甚至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
實行平行志愿后,還導致錄取考生分數段集中,強勢專業和普通專業考分差距較往年明顯縮小。實際上,高校根據考分來按專業錄取考生作用已不大。
本科通識教育改革應提速
高等教育專家、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認為,造成大學生工作與專業不對口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專業膨脹較快,辦學點增多,大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情況不一致。 “在市場經濟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都是雙向選擇,因此只有讓學生的專業適應面更廣。 ”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大學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基本面向都是超越專業的。這也是美國的許多大學生到了高年級才選擇專業的原因之一。看看美國大學里最永久性的科目,比如文史、數學、科學、宗教、藝術等等,都屬于這種基礎課程之列。
“隨著平行志愿的改革,高校本科階段通識教育改革也應提速。”熊丙奇表示,通識教育和學分制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在強化基礎能力的同時,選修感興趣的課程,增強專業適應面。(晚報記者 張騫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