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國務院關于僑務工作的報告等。吳邦國委員長出席會議。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新義務教育法剛剛實施10個月,目前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保对拢玻溉障挛?,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所作的關于檢查義務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中,路甬祥副委員長強調,執法檢查顯示,我國義務教育事業“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一些薄弱環節?!?/p>
問題一 大班上課、宿舍簡陋、貧困生補貼低,農村學校等待經費保障
【存在問題】
校舍無奈太簡陋 陳炯明 繪
檢查組在江西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叮度艘陨蠈W生的大班有1.38萬個,有的甚至100多人擠在一個班上課。大班上課,教學設備不達標,宿舍、食堂、運動場地和衛生設施簡陋……農村學校教育經費保障令人擔憂。
農村學?;巨k學設施相對不足。路甬祥副委員長指出:“一些農村學校的宿舍、食堂、運動場地和衛生設施達不到基本要求。相當一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仍不足,條件簡陋,至今還有兩三個學生擠一張床鋪的現象。”另外,報告顯示,有些學校由于沒有操場,只能在公路等公共場所上體育課,師生安全沒有保障。
預算內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偏低。在一些高寒、缺水地區,冬季取暖和安全飲用水的開支較大,有的學校僅采暖費一項,就要用去公用經費的一半以上。據了解,中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雖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很多地方仍反映,目前的經費保障水平只能維持學校基本運轉。
貧困寄宿生的生活補助覆蓋面小、補助標準低。目前,全國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學生約占寄宿生總數的29%,補助標準約為每人每年300元,平均每天只有一元錢。有的地方由于貧困面大,補助面小,一些學校在得到財政補助費后,采取了在貧困學生中平均分配的辦法,學生得到的補助低于省定標準。
【解決途徑】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確保在2010年前后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和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達到4%”的目標。
【報告建議】
在實施新機制時,中部6?。玻矗硞€縣(市、區)比照西部地區政策執行,中央和地方按8∶2的比例分擔免除學生學雜費所需的經費和學校公用經費。
同時,地方各級政府用于義務教育的資金要全額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并單獨列項,便于人大的監督。
問題二 農村教師工資低、編制少、年齡偏大
【存在問題】
工資可憐不太多 陳炯明 繪
執法檢查報告表明:我國農村教師存在編制低,邊遠、貧困地區、山區教師依然緊缺,長期缺乏培訓三類問題。
城鄉教師編制標準不統一,農村比城市低。按照現行教師編制標準,農村初中、小學的教師每人負擔學生數分別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學為13.5人、19人。而農村地廣人稀,學校規模偏小,目前有些偏僻地區存在著約10萬個分散的教學點,恰恰需要多配備教師。
體育老師實在少 陳炯明 繪
邊遠、貧困地區、山區教師依然緊缺。我國義務教育教師存在著結構性缺員的問題,由于邊遠、貧困地區、山區的學校,特別是教學點派不進足夠數量的公辦教師,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請代課教師,很多地方代課教師的工資不到公辦教師工資的1/3。據教育部統計,全國農村尚有36萬名代課教師。
農村教師年齡偏大,學科結構不合理,在職培訓需完善。教師年齡偏大的問題,在有的地方比較突出,一些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正面臨著年齡斷層。在學科結構方面,農村學校的外語、音體美教師嚴重不足,一些課程無法開設。還有相當一批教師,長期缺乏培訓,知識老化,難以承擔起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
【解決途徑】
路甬祥副委員長認為,“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關鍵在教師。”對此,執法檢查報告建議,適時調整和統一城鄉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為農村學校安排少量附加編制,學生少的教學點可單獨核編,同時為寄宿制學校配備一定數量的生活管理教師。
【報告建議】
推動建立貧困地區教師特殊補貼制度,使貧困地區教師派得進,留得住。推廣江西等省在師范院校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分配的“三定向”政策解決邊遠、貧困地區、山區教師緊缺。
同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將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足額納入預算,制定和落實具體的培訓計劃。
問題三 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待重視
【存在問題】
留守兒童盼關愛 陳炯明 繪
據有關部門估計,目前,我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約有1.5億人。這些人的子女,約有600萬被帶到城市,還有2200萬留在家鄉,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兩者總數約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 17%。
報告指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雖然已確定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但接收的公辦學校在數量上仍不能滿足需求。而一些民辦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存在經費困難問題,一些城市還存在相當數量的未經批準的學校,這些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低。更令人心憂的是,2200萬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失正常的父母關愛和家庭教育,在監護和健康成長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關注的問題。
【解決途徑】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居民一樣,都是城市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在享有公共服務方面具有平等的權利。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部門、地區或單位難以解決。
【報告建議】
義務教育法規定,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因此,建議對這些適齡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進一步要求流入地政府多盡一些責任,多增加一些投入。同時,流出地政府也應加強對流出人口子女受教育情況的跟蹤和監督。(記者 宋偉 毛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