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九章 社會建設與民計民生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第一節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試點工作,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與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逐步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完成學校標準化和“校安”工程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消除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行為。加大對邊遠農村地區學校的投入力度,推進城鄉、區域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化高中教育布局,提升普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引導普通高中特色優質發展。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支持發展民族教育。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擴大職業教育規模,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創辦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完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專業領域人才。引導職業學校調整專業設置,提升專業建設水平。著力推進公共實訓中心建設,推動實訓資源共建共享。重視和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能教育。加快推進合肥職教基地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教育基地。
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促進合肥大學城建設,支持央屬、省屬在肥高校、科研院所加快發展,積極開展校地間交流合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進在肥高校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辦學,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和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創建一批重點實驗室、精品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支持合肥學院建設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遠程教育。
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積極開展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崗前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各類成人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依托合肥廣播電視大學,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開放型大學。支持合肥老年大學建設。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城市。
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的教育投入體制。加強教育合作,建立區域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更新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推動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節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康復服務、應急處置、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加強重大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的防控以及職業衛生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疾病預防、控制和聯防聯控機制,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增強人民群眾對食品藥品的安全感。
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社區和農村基層傾斜,不斷縮小城鄉區域之間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打造一刻鐘衛生服務圈。建立以三級綜合醫院為龍頭,專科醫院、護理院和康復醫院為骨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城區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覆蓋城鄉、運轉有序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強化政府責任,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理、運行和監管的有效形式。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質,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趨勢。堅持男女平等,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專欄七 社會事業重點項目
教育:45中異地擴建、168中學北區、長豐北城中學、蜀山高級中學、肥東一中新校區、合肥幼師新校區、合肥工業學校新校區、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新校區、合肥經濟管理學校新校區、合肥職教基地、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合肥市工讀學校等項目。
衛生:市二院新區、安醫附院醫療集團東區、安醫一附院高新區分院、肥東縣人民醫院搬遷、北城醫院、安徽中醫院東區、市三院職防綜合樓、市婦幼保健院分院搬遷、合肥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市藥品檢驗中心、市血液集中化檢測中心、市傳染病綜合救治樓、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等項目。
科教: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科學會堂、合肥科技館二期等項目。
第三節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廣開就業渠道,促進充分就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眾再就業援助機制,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培育創業主體,營造創業氛圍,完善以創業促進就業政策,支持青年創業園等各類創業園區建設,爭創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加強勞動執法,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權益。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推進企業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以擴面提標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制度。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扎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推進城鎮居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實現全民醫保;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逐步實現社會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和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進一步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救助體系和現代養老服務業體系,切實做好困難群體、老年群體、優撫群體、殘疾人群體、刑事被害人特殊困難群體等保障工作。
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政策調節,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增加住房有效供給,改善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形成梯度消費的住房模式。大力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健全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管理制度,逐步擴大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市區危舊房和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力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保障人民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提高居民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加快全市“三無”小區改造。“十二五”期間,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1000萬平方米,基本解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問題。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和落實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定期發布工資指導線,規范企業依法合理進行工資分配。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使更多農民擁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
第四節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完善社會管理機制。積極推進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市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社會矛盾化解組織體系和工作保障體系,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社會矛盾化解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應對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產安全事件、防恐反恐等聯合指揮機制,切實加強社會穩定風險應急處置。健全基層服務和管理體系,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加強基層綜治工作中心建設,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形成社會服務管理合力。
加強人口服務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構建市、區、街道和社區四級人口管理網絡。建立全市流動人口信息平臺和服務管理平臺,完善“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的服務管理模式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雙向管理協作機制,創新出租房屋管理方式,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吸毒人員、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做好社會閑散青少年、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有嚴重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青少年等的服務管理,為其就學、就業創造條件。加強社會志愿者隊伍和社會治安輔助力量建設。
推進社區服務管理創新。加強社區網格化建設,實現社區管理的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和社區服務的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到2015年,實現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80%。加強社區組織化建設,建立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居委為主體、社區工作站為中堅力量和社區群團組織、社區志愿組織、社區便民商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為配套的社區組織體系,增強社居委組織居民自治、協助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按照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步推進的要求,推進社區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信息化建設,建立覆蓋全市的社區信息綜合服務網絡。到“十二五”末,力爭100%的城市社區和80%的農村社區實現服務管理信息化。加強社區服務化建設,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城鄉社區全體成員,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構建市民“15分鐘生活圈”,建設100個市級標準化示范社區。
第五節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廣泛發揚基層民主,提高基層政權建設水平,充分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作用。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快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外事和僑務工作。普及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抓好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和交通戰備建設,加強人民武裝、民兵預備役工作,支持駐肥部隊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重點做好城市管理、市場監管及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立法。完善立法程序和立法機制,逐步提高立法的公眾參與度。嚴格依法行政,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實現政府機構組織和工作程序的規范化、法制化,推行政務公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市民的法律意識,著重提高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
不斷優化法治環境。以司法行為規范化和司法工作機制改革為重點,提高立、審、判、執、監等環節效率,加強司法監督,確保司法公正。大力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審計監督,推進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體系,加大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的力度,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創造更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推進“平安合肥”建設。加強政法、維穩、綜治、信訪、勞教等基層建設,做好重點地區綜合治理,構建虛擬社會管控平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暴力、恐怖、洗錢、傳銷、邪教等非法活動,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嚴厲打擊黑惡勢力,保障人民群眾人身和財產安全。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十章 文化建設與城市文明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作用,增強全市人民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第一節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提高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和應用性。弘揚“創新、包容、超越”的城市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不斷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扎實做好社會志愿者服務工作,培育團結進步、互助友愛的社會新風尚。堅持城鄉文明統籌發展,肥東、肥西、長豐三縣縣城爭創文明縣城。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歷史資源,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先進文化引領城市文化,以傳統特色文化增強城市魅力,以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積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第二節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
以農村和城市社區為重點,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服務均等化。重視保護各類文物、自然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做大做強主流媒體,提升改造傳統媒體,加強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和管理。大力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文化事業,培育合肥文化品牌。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保留城市歷史建筑(遺跡),建成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服務和重大文化活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提升合肥文化影響力。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檔案、地方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