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五章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群
以沿海洋口港、呂四港和沿江深水港區為主體,加快深水泊位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進口岸開放,提升港口功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現代化江海港群,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組合強港,建設面向亞洲、太平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
第一節 構建“一港兩翼、江海組合”總體發展格局
南通港形成“一港兩翼、江海組合”的總體發展格局。
“沿江翼”:沿江九大港區通過岸線資源整合、功能布局調整、碼頭擴能改造、港區分工協作,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效能整合提高、質態改善提升、港城和諧發展的開發局面。
“沿海翼”:沿海三大港區通過加快建設,強勢推進,充分發揮“區位好、航道深、碼頭大、灘涂多、腹地廣”的綜合優勢,實現規模化、高起點、跨越式發展。
“江海組合”:通過江海聯動、市縣聯動、統籌開發,打造江海組合強港。規劃建設綜合性、公用性、工業性三類港區。其中,綜合性港區包括狼山、通海、如皋、洋口、呂四、通州灣等六大港區,是南通港綜合運輸的核心樞紐,為長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區提供服務;公用港區包括南通、江海等兩大港區,主要為腹地經濟發展提供公共運輸服務;工業港區包括天生港、任港、富民、啟海等四大港區,主要為后方開發區或工業園區的臨港工業發展服務。
第二節 推進沿海三大深水港區建設
依托“黃金海岸”打造沿海綜合性港區和深水港群,重點發展原材料、能源、液體化工等大宗散貨中轉運輸,服務大規模沿海開發和臨港產業發展,將沿海港口逐步發展成為服務臨港及腹地產業、發展外向經濟的重要出海通道。
洋口港區。以建成服務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大型深水港區為目標,依托藍沙洋北水道,合理布局碼頭作業區,加快港區建設。積極推進洋口港區北水道進港航道工程,建成乘潮15萬噸級進港航道,分步推進乘潮30萬噸級航道建設;加快建設港區碼頭工程,建成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10萬噸級石油化工泊位各1個,5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2個,10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1個,開工建設15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2個;推進金牛島碼頭區工程建設。到“十二五”末,港口吞吐量突破1800萬噸。
呂四港區。以打造我國沿海地區能源儲備、中轉的主要港區和重要的臨海工業港為目標,利用小廟洪水道,在建成5萬噸級進港航道的基礎上,加快推進10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開工建設10萬噸級挖入式港池;建成5萬噸級通用泊位6-8個;積極推進100萬立方成品油基地及相應專用泊位建設;完成43平方公里臨港工業用地圍填,逐步實現港區規模開發。到“十二五”末,港口吞吐量力爭達到3200萬噸。
通州灣港區。圍繞把通州灣打造成“蘇東門戶、產業航母、海上新城”的戰略定位,堅持規劃先行、科學開發、統籌推進,科學研究港區規劃布局,全面深化以港口功能定位、空間開發布局、開發建設時序、灘涂匡圍、集疏運體系建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的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研究,系統開展以灘槽穩定、泥沙回淤、泊穩安全等為重點的建港條件研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啟動通州灣圍墾一期工程和港區起步碼頭建設,為發展高端裝備、船舶海工、糧油加工、濱海旅游、倉儲物流、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提供承載條件,并為遠期發展石化、能源、冶金、建材等基礎產業奠定基礎。
第三節 提升沿江九大港區開發水平
抓住國家對長江深水航道實施新一輪疏浚整治的機遇,深入推進沿江岸線資源的整治開發、整合優化和保護,提升沿江碼頭靠泊等級和服務能力,加快江港結構調整步伐,突出公用碼頭建設,通過江海水水中轉,放大沿江港口集散功能,拓展服務范圍,增強為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服務能力。到“十二五”末,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
加強沿江岸線資源整合優化。按照“高效利用、集約使用”以及“分類合并、共建共用”原則,加大對如皋段、市區段等沿江重點岸段的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岸線利用效率及縱深開發水平。天生港港區重點對通沙汽渡上游岸線進行整合,建設高技術含量的特種船舶制造基地。任港港區重點對姚港河口上游岸線進行整合,通過實施搬遷理順功能,作為船舶工業發展岸線。如皋港區采取管線聯網方式整合石化碼頭,提高港口設施對后方腹地的帶動作用。
加強沿江岸線資源整治開發。新通海沙。結合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密切關注通州沙、狼山沙整治動態,維持通州沙東水道分流比,將通海港區建成具有較大規模的江海物資中轉、水陸物資集散中心,通過圍填形成9公里深水岸線,與狼山港區共同構成長江干流核心樞紐港區。橫港沙。結合澄通河段河道整治,密切關注雙锏沙、福姜沙整治動態,加強長青沙、泓北沙、橫港沙、東沙并岸成島研究和開發利用規劃研究。長江北支。密切關注崇明島實施的圍墾工程,由市級層面統籌組織開展長江北支整治對啟海地區水系調整的影響及補償等基礎研究工作,加強對顧園沙開發利用的基礎研究工作,加快長江北支河道整治進程,推進啟海港區建設,打造具有較大規模的臨港工業基地。
加強沿江岸線資源保護。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加強沿江岸線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統籌協調力度,實現整體聯動,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堅持“河勢整體穩定”的原則,加強河勢的動態監測,加強技術咨詢和基礎研究,適時采取科學合理的工程措施,確保上下游河勢穩定。維護如皋中汊、天生港水道、新開沙夾槽河勢穩定,鞏固現有沿江開發成果。堅持“生態優先、環保優先”原則,嚴格保護和優化沿江地區生態環境。
加快推進沿江地區產業向沿海轉移。結合滬通鐵路橋位上移,積極推動沿江船舶海工企業向沿海地區轉移。結合主城區城市建設,逐步將沿江以中轉為主的煤炭、建材等散雜貨泊位向沿海地區遷移,助推沿海臨港產業帶加快形成。嚴格限制新引進的化工企業在沿江地區布局,積極推動沿江地區已有的化工企業加快向沿?;@區轉移。
第四節 科學開發利用灘涂
按照依法、科學、適度、有序的原則,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科學生態開發、高效集約利用,加快沿海灘涂綜合開發和沿江沙洲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圍填工程規劃區分為沿岸類圍填區和輻射沙洲類圍填區。沿岸類圍填區布局在老壩港至東灶港之間的淤漲型海岸和東灶港至啟東嘴之間的穩定型海岸附近。輻射沙洲類圍填區主要布局在通州灣。洋口港區著重推進金牛島匡圍工程開工建設;呂四港區著重推進43平方公里臨港工業用地圍填工程;通州灣港區著重深化建港條件和腰沙促淤堤位置、走向的基礎技術研究,并實施促淤工程。新匡圍灘涂總面積90.9萬畝,形成的土地資源統籌用于產業開發、城鎮建設、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等。
表3:南通市“十二五”灘涂圍墾總體布局方案
第五節 完善江海港口綜合功能
創新港口開發機制。統籌沿江沿海港口開發,推進港口投資主體多元化,促進港口建設、經營和管理一體化。提高海運能力,引進國際著名海運公司和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增強攬貨能力和開辟國際近遠洋航線能力。繼續探索海域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等港口開發創新舉措。
推進口岸對外開放。力爭洋口港、啟東實現一類口岸正式開放。發揮南通出口加工區政策優勢,用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加快發展保稅港區或綜合保稅區,完善口岸、物流、加工、監管等功能,重點培育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
完善“大通關”體系。推進口岸信息化,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加快南通電子口岸建設步伐,以現有的電子數據交換信息管理系統(EDI)為基礎,全面建成并推廣應用南通港航系統。按照國際慣例建立現代化的港口通關模式,提高通關效率。
推動港口與臨港產業聯動發展。在臨港產業集聚區集約發展先進制造業、倉儲和物流產業,提升港口商務、金融、船代、貨代等服務功能,促進集聚區產業鏈和港口服務業相互關聯、有機結合、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