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我國成品油價格難得的下調了6個月后,在國際油價的催逼下,國內石油巨頭們已經在推動新一輪的成品油漲價。然而一方面是企業虧損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民眾情緒的壓力,“漲還是不漲?”這個問題讓有關部門真正陷入了兩難境地,而早已出臺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也在尷尬中等待。
地緣政治沖突已將國際原油價格推上了73美元/桶的高位。記者獲知,由于燃油稅很可能在“十一”前后推出,因此國內成品油很可能在今年10月抬價。
眼下,中石化作為中國最大的原油煉化企業,已然苦不堪言。“每多煉1桶進口原油,我們的虧損額就會增加至少10美元以上。”中石化煉油事業部人士慨嘆,去年發改委決定下調成品油價格時的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處于60美元以下,而今,盤桓于70美元以上的國際價格正在給企業帶來更為致命的打擊。
石油巨頭吁請提價
“中石化的贏利壓力從來都有,原油價格越高,壓力也就越大。問題是,如何緩解這些壓力,通過行政手段提高終端市場價格肯定是一個最佳的方案。”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從市場經濟角度看,企業從國際市場購進原油煉化后再銷售出去,誰也不愿意做賠本買賣。但原油價格同時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經濟行為,因此很難判斷漲價與否,何時漲價。
另有人士表示,從長期來看,中國旺盛的需求也是支撐油企呼吁漲價的一個因素,對于南堡等大油田的發現,“需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曉成品油漲價申報環節的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每次漲價過程中,發改委和所屬價格司都不會主動調整,而需要企業提出申請,然后依據申請開會研究決定漲與不漲。漲價與降價不同,降價會削弱企業利潤,企業不會主動提出申請,但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每次上漲,都有賴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石油企業的推動。
鮮為人知的是,當國際油價在65美元高位時,石油企業通過有關渠道曾申請成品油提價。其中汽油(93號)漲200元/噸,柴油(0號)150元/噸,然而這樣的方案并沒有得到有關部門認可。
前述中石化煉油事業部人士透露,最初向發改委上報的漲價方案重點以汽油價格為主。這是因為去年成品油價格下調時也是以汽油為主。其中,他們建議將汽油價格每噸上調200元以上,而柴油每噸上調150元左右。
“汽油上調幅度大的原因與我國車輛普遍使用汽油發動機動力有關,而汽油屬于輕質油品,生產成本要略高于柴油”。這位人士說。
“當然漲價的申請不可能一奏就準,這有一個持續申請的過程。”前述中石化人士說,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中石化背負上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和盈利壓力,而要想釋放這些壓力,唯有成品油漲價一個通道。
持續“高燒”或將難免
就在國際原油價格還沒有刺破70美元/桶大關之前,國家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已經發出預警,今年7月到8月國際油價將繼續看漲,下半年會在波動中繼續高位運行。相關報告預測,國際油價看漲,不僅增加了國家外匯支出,而且嚴重影響和波及工業、農業、交通動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成本也將隨之增加。
幾乎同時,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每周油品庫存報告顯示,美國原油商業庫存上周繼續增加,但汽油和其他成品油庫存有所下降。受此影響,紐商所(NYMEX)8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6月28日晚間盤中突破70美元關口,最高達到70.52美元/桶。
短短一周后,布倫特原油期貨于7月4日收盤突破73美元/桶,盤中刷新10個月紀錄高點,一度升至73.12美元/桶,為2006年8月25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就在同一天,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宣布調高了售往歐洲和亞洲的多數原油品級的8月份官方報價;而全球第六大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國內的動蕩局勢也在影響著石油價格的調整。
“地緣政治和美元成品油庫存下降是本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核心動力。”石油咨詢機構Petromatrix的Olivier Jakob表示,在目前利多的動能下,美國原油期貨的目標保持在75美元/桶,美國的原油庫存統計數據需要出現意外,才能令動能停止。
10月漲價箭在弦上?
國際原油價格在55美元/桶的低位時,發改委于2007年1月宣布下調了以汽油為主的成品油價格。但時過境遷,記者獨家獲知,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推動下,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在今年10月再度回升。
據一位消息人士稱,國務院已經同意財政部適時出臺燃油稅,因此燃油稅很可能在“十一”前后推出,該稅推出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因此,10月漲價很可能成為必然趨勢。而這一信息目前僅僅在業內一個極其小的范圍內流傳。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樣與原油價格密不可分,國際原油價格如果持續高企,發改委也勢必要盡快出臺新的價格指令。
來自發改委價格司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分析,成品油價格上漲固然會帶動一些指數走高,但這一影響幾乎可以忽略,最快本月,發改委就可能發出調價通知。
但是和今年1月作出的降價指令一樣,發改委對于是否再次調高成品油市場價需要慎之又慎。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單衛國分析,盡管現在國際原油價格與數月之前已有天壤之別,但國內的經濟運行環境同樣發生了重大變化,諸如5月份CPI高達3.4%等等,這些因素都將觸及政治神經。
韓曉平認為,世界已經進入高油價時代,適當的提價并不完全是壞事。關鍵要有度,因為通過簡單的漲價并不能緩解中石化長期以來形成的成本壓力。相應,國家應該鼓勵中石化向原油開采的上游領域發展,同時也要扶持中石油、中海油加速向下游乃至零售環節滲透,進而形成三巨頭同時在上下游領域展開混業競爭,這才是打破國內煉化企業步步受制于人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