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養老金超萬億空賬的負擔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養老金的壓力越來越大。形成了“上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的局面
林夢圓也和父母討論過社保的事。她的母親1981年參加工作時就沒有上社保,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企改制時,才陸陸續續繳了社保。而社保對于年過8旬的姥姥來說,那就更加遙遠了,但林夢圓的姥姥現在每月能領到兩百多元的基本養老金。
呂學靜說,社保費率從開始時就要考慮這些現實。
“從起點時,社保費率就定得偏高。”呂學靜說,五險中,養老保險總計28%的費率,在“五險”中高居榜首。
這也是造成社保費率整體過高的主要險種。而這個偏高的費率是從實行社保當初就確定下來的。
1997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全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全面推開。該規定中明確: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最終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
呂學靜說,高費率是考慮當時的現狀。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國并沒有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城鎮退休職工的養老金一般由當時的國企負擔。
1991年開始,全國開始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賬戶,1997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全面推開后,養老保險基金才真正開始積累。
像林夢圓的姥姥這一代的老人,由于沒有養老金積累,其退休后的養老金事實上是由林夢圓及其母親這兩代人繳納養老金支付的。
但問題是“后面的人也是要用養老金,不能全被前人花了。”呂學靜說,正是考慮支付上的壓力,養老保險當初的費率就定得高一些。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養老金的壓力越來越大。形成了“上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的局面。養老金個人賬戶的缺口也隨之增大。
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認為,養老金替代率要達到60%左右(即退休后能夠領到的養老金總額占工作時總工資的60%),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而目前,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已降到50%的風險線以下。
我國社保基金空賬問題已成為政學兩界的共識。
鄭秉文測算,我國養老金空賬數字超過萬億。
北京市社保中心相關負責人坦言,從這個角度講,社保費率很難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