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保監會日前發布《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和《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不動產。業內人士認為,辦法進一步疏通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為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和不動產市場打開“閘門”,這意味著過千億元的資金分別進入這兩個市場。
多渠道意味著多投入,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會帶來高風險。保險資金如何設立和完善投資預警機制,在資本市場中暢游的同時讓自己更保險?盡管有諸多限制,但是商業地產的泡沫并未擠盡,保險資金入市會否使當前的樓市宏觀調控打了折扣?
保險資金“保險”成難題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總資產迅速增加,保險資金規模日益龐大。在安全性第一的前提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狹窄,其保值增值面臨挑戰,保險資金的“保險”問題日益突出。
今年1月至7月,保險業資產依舊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但與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險資金的運作效率不盡如人意。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師劉毅銘說,保險資金運作效率低下的問題由來已久。因為保險業自身特殊性,保險資金的安全是首要考慮因素,也是政府部門監管措施出臺的首要目標。因此,過去的政策法規對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嚴加規定,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很狹窄。
新規“開閘”拓寬投資渠道
8月5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一個月后,作為實施細則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和《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出臺。
“新規的關注點之一是填補了私募股權投資的政策空白,這意味著保險資金以后可以名正言順地投資私募股權了。”劉毅銘說。
商業不動產市場對保險資金“開閘”成為新規的另一關注點。《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規定,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基礎設施類不動產、非基礎設施類不動產及不動產相關金融產品。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金岷說:“新規拓寬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同時也利用投資的‘高門檻’‘禁止區’構筑了一道安全門。新規明確提出‘三不準’:不準投資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不準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包括一級土地開發);不準投資設立房地產開發公司,或者投資未上市房地產企業股權,或者以投資股票方式控股房地產企業,已投資設立或者已控股房地產企業的,應當限期撤銷或者轉讓退出。”
需關注三大風險
專家認為,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拓寬,長遠來看將有利于保險業的穩定發展。但是千億元資金開閘,如何保證資金安全,如何避免對其他行業帶來的沖擊,未來須關注保險資金的外部市場風險、內部管理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按照規定的標準和保險資金規模,將會有約4500億元資金進入不動產市場,2200億元左右資金進入股權市場。”劉毅銘說。
專家提醒,新投資環境下的保險資金投資風險需要引起關注。一是警惕保險資金投資的外部風險,如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因此更大程度波及保險市場。
二是警惕內部投資管理風險,保險公司的投資預警機制仍有待完善。
第三是避免形成系統性風險。“相對于其他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最需要避免的,有關政策法規、投資環境、監管措施的不配套不完善,都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而這一旦發生,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且無法通過分散投資消除。”杜金岷說。新華社記者 吳濤 黃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