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戶籍,勞動力受到差別待遇
由于是外地戶口,很多“蟻族”在為工作奔波時付出了種種代價,其中之一就是到“黑市”買戶口。去年本報的一篇調查《假戶口如何混進真戶籍》就顯示,為了上學或找工作的便利,一些外來人口會出2萬到10萬的代價來求得北京戶口,而據報道今年以來北京等地黑市為應屆畢業生“代辦戶口”的價碼已經漲到10萬元以上。
李實:我們現在能做的其實就是削弱戶籍本身在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不要讓戶籍成為勞動力識別的標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不同戶籍,勞動力在市場上會受到差別待遇,這也是戶籍成為拉大收入差距推手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你看現在很多單位招工,直接就要求是北京戶口,還有很多國家企事業單位接收應屆生,給非北京戶口的畢業生的名額也非常少,這都加高了農家子弟進入城市的門檻。如果不能通過提高受教育水平進入城市,鄉村里孩子還有什么更好、更積極的渠道來進城、來改變自身命運呢?
可按照對城市貢獻大小來確定戶籍
2008年以來,廣東、浙江、湖北、上海等地紛紛推行居住證制度,逐漸實現外來人口真正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就業、社保以及子女義務教育等政策。而來自重慶的人大代表韓德云在2006年就提出建議,通過城市戶口配額轉換方式,建立“農民工身份轉換制度”,以打工年限換城市戶口。
李實:說到底,在城鄉差別特別大的時候,解決戶籍制度是困難的,即便是同樣的工資條件,大城市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對外地人口也有巨大吸引力,這樣大城市就面臨著很大的人口壓力,也導致了大城市沒有解決戶籍問題的動力。
即便現有的戶籍制度不能取消,但是戶籍制度應該是靈活的,不能一成不變,可以采取過渡性的辦法。根據外來人口的居住年限,比如5年、10年,納稅年份等條件來確定戶籍,也就是說以這位居民對城市貢獻大小來確定他的戶籍。
如同購買社會保險一樣,支付多少就享受多少,如果一個居民向城市交納了足夠多的稅收,為城市發展作出了貢獻,那么他就應該有權利享受到這個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具體如何規定,各個城市可以有差別,但是這個原則應該堅持。
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后,隨著技術水平、人際關系、人力資本等積累,工資也會逐步增加的,未來的5到10年里,城鄉之間的差距不會出現大幅度擴大的情況,當然,要出現縮小的趨勢也是很困難的,我估計城鄉收入差距還是將在3倍到3.5倍之間浮動。
邁不過戶籍,能不能善待他們的子女
由北京市政協組織完成的《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調研報告》顯示,在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由2000年的9萬人增長到2009年的41.8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0%,其中66.9%在公辦中小學就讀,這樣的政策在戶籍制度暫時無法調整的時候,能不能起到緩解收入差距矛盾的作用呢?
李實:外來人口進入城市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基本事實,因為城市的發展需要有這么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大軍,如果他們在基本權利比如工資、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對這個群體的傷害非常大。而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實也是城市的長期居民,如果他們被看成“二等公民”,那么我們可以說,城鄉之間的這種差距經過分化和裂變,逐步演變成了大城市里居民之間的分裂,這種分裂是城鄉差距和城鄉分割的延續。
如果不能解決現在城市里外來人口的戶籍問題,但是能讓他們的孩子在城市里進入公立學校,享受到城市里的義務教育,不讓這些“貧二代”感覺到被城市另眼相看,就是彌補這種裂縫的最好的方式。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家庭觀念是非常牢固而深厚的,只要我們給外來人口的第二代提供了好的受教育機會,就會讓他們感到最大的溫暖和幫助,這對撫平他們的心理傷口、增進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是非常有意義并且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