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監控的發展“沖動”
受訪的能源專家分析,我國隱性能源浪費嚴重,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在“地大物博”心態下形成的大手大腳習慣,更重要的原因是,各地違背國情的發展“沖動”、片面追求GDP增長和缺乏有效監控手段。
倪維斗指出,近年來我國GDP增長飛速,六大能耗工業增速高出GDP增速。目前國家雖然有關于能源強度5年下降20%的指標要求,但是沒有硬性的每年總能耗降低的指標和相應的措施,在追求GDP增長的強力驅動下,事實上允許總能耗快速增長的大門是敞開的。
目前我國GDP占全世界比例不到5%,卻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鋼鐵、47%的水泥,而且增長趨勢不減。以建筑為例,我國房屋平均壽命只有20多年,反復建設中刺激了鋼鐵、水泥、建材的生產,卻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
由于缺乏問責制度和對能源利用率的考核,行政長官主觀臆斷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清水河縣建設新區,正是缺乏科學的可行性調查研究、“拍腦袋”決策所致,國內一些城市出現的“短命公路”也大多由此而生。種種決策失誤導致的巨大能源浪費,卻難以見諸各級政府的總結報告中,也無須承擔責任。
周大地說,能源作為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支撐,終端需求的增長合乎情理。但是政府部門“GDP掛帥”和加快發展的“沖動”,導致一味靠搶占資源、采掘資源追求“速成”式發展,而不是在減少能耗上下功夫,這種發展思路必須盡快扭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我國建筑年增量很大,但目前能滿足建筑節能標準的很少,新舊建筑加在一起也不過30%左右。當前,建筑行業過多地著眼于建設速度和規模,能耗標準停留在照明、采暖、空調等淺層次,建筑自身能耗被忽略。“由于缺乏對建筑生命周期的評估,頻繁出現炸樓現象就不足為奇。”馮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