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許多城市,人們把中等收入群體稱為“夾心層”。“夾心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像李園這樣沒有戶籍的外來年輕人。他們中不少人因為忍受不了這種“上下不靠”的狀態而只好離開上海、深圳這些熱門城市。
在此情況下,多個城市紛紛推出“公共租賃房”解決外來人才的住房困難。由政府出資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管理的公租房將為他們提供穩定而相對廉價的住房條件。這些公共租賃房的租賃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2年,符合條件的人可續租更長時間。其租金則明顯低于市場水平。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說:“上海的公共租賃房將主要面向存在階段性居住困難的本市青年職工、引進人才和來滬務工人員。”考慮到公共租賃房涉及的人群廣、收入差異大,因而在申請條件中暫不設收入標準。而重慶甚至把公共租賃房的對象拓展至“年滿18周歲,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的新就業大中專及職校學生、進城務工人員等”,“只要在重慶無住房、有穩定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均可申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5月也表示,最近正同相關部門研究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意見,對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對象界定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把符合條件的新就業職工,以及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到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范圍”。
李園對各地出臺的公共租賃房政策感到欣慰,“這說明政府越來越關心我們這樣的外來常住人口的實際住房問題,我希望能以合理的成本安定地住下來。”但她也擔心,到時房源夠不夠,申請程序會不會很復雜,審批環節是不是很透明?她說:“政府建設保障房的決心讓人感到欣慰,美好的藍圖應盡早化為現實,不要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