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第二波"預示著世界動蕩——評《超越金融:索羅斯的哲學》
人們常說,金融市場不相信眼淚。在這個“進出瞬間決定命運”的資本游戲中,多數投資者往往認為,只有那些冷酷的、理性的、能夠遵循價值投資法則,或者按純粹的技術圖形操作的人,會成為最終的贏家。因為這些人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別人恐懼時他貪婪,別人貪婪時他恐懼。
說真的,這種想法殘害了很多人。比如,剛剛掀起的歐洲債券風波導致金融危機“第二波”,就套牢了很多“貪婪的人”。各種經濟數據和指標,都顯示全球經濟正在復蘇。可是,只在一夜間,希臘那個盛產海灘、雕塑和諸神傳說的地中海島國,因債券出了點小問題,就連累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為什么“理性預期”這么不經折騰?為什么人們總是被“不確定的未來”嘲弄?早些聽聽金融大鱷索羅斯先生的忠告也許就好了。“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復蘇的勢頭很可能會停止,甚至隨之出現再次衰退,而我不能確定這將發(fā)生在2010年還是2011年。”這是去年10月索羅斯在布達佩斯中歐大學演講時的預測。顯然,他說中了。
索羅斯的預期并非依據理性。恰恰相反,這位投資大師反復向人訴說兩個原則:其一,人們對現實的看法往往是局部的、扭曲的;其二,這些錯誤的看法必將導致錯誤的行為,進而使環(huán)境變得超出一般預期。他把這稱為“反射性理論”。作為一種哲學觀點,索羅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煉金術》中就系統(tǒng)闡述了。而在這次總結他一生經驗的演講中,他再次闡述了他馳騁金融沙場的“哲學原理”。
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喜歡默念咒語,認為咒語可以讓黃土變成金子。這顯然很荒誕。然而,在現代金融市場,這種方法卻有很大的應用空間。那些“咒語”,包括數不清的分析、預測、數據和暗示,都對投資者的心理構成了潛在的有傾向性的影響。這種影響促使其行動,行動造成趨勢,而趨勢反過來加強了判斷,判斷再推動更有效的行動……一輪投資泡沫,就在這種“自我強化”的過程中形成、放大,直到破滅。而其下跌和調整速度,同樣遵循“自我強化”規(guī)律,這就是“漲總是漲過頭、跌更要跌過頭”的金融投資規(guī)律。這就是說,“非理性”根本就是金融市場的特性,泡沫的膨脹與破滅,本就是經濟發(fā)展的伴生現象,只不過有時大有時小,系統(tǒng)性、全局性的泡沫就是金融危機。而那些看似合理的“理性預測”、“基本面分析”,通常是些一廂情愿的看法,并不總能左右趨勢。這告訴人們,決定金融市場波動和走勢的,不是“原理”,而是“人心”。
金融危機“第二波”的到來,并非經濟數據不好看,而說明人心動蕩,恐懼仍然是這個世界的基調。“有缺點”、“不完美”,索羅斯把這種從金融市場中發(fā)現的“永遠面對不確定性”的風險體驗,看作人類存在的本質。因此,他嘲笑那種憨傻如學究一般總在“尋找均衡”的理論,或者不負責任地假設“市場總能自我修正和自我調節(jié)”,這類天真的看法摸不著金融市場的脈搏,持有此類僵化教條的投資人自然也無法在市場博弈中求生。
同樣是投資大師的巴菲特崇尚“價值投資”。從哲學上看,他與索羅斯的差別如同“人性善惡”的爭論一樣,似乎各持一端。而把對金錢的駕馭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是這兩位猶太老人共同的智慧所在。不過,從實用觀點看倒不必拘泥,筆者覺得長線投資要多聽聽巴菲特,短線操作要學學索羅斯。
每個人都想聽索羅斯談論金錢,而這位老先生總是不厭其煩地談論哲學。不過,可能正因為他有了足夠多的金錢,他的哲學才總能有足夠多的聽眾。在《超越金融:索羅斯的哲學》這本小冊子中,他做了“一個失敗哲學家的又一次嘗試”,試圖對金融危機后的世界走勢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批評“美元的泡沫”,指責小布什總統(tǒng)當初的軍事霸權政策操縱了美國民主,甚至欺騙了美國人民,進而導致華爾街金融市場崩潰。在他看來,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戰(zhàn)爭挫折,是投資者們改變未來預期的轉折點。這個分析意味著,在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背后,政治上“看得見的手”的支配力量更為關鍵,尤其對現代金融業(yè)背后那個“看不見的心”而言,大變局之后定有大拐點。
從1957年離開家鄉(xiāng)匈牙利,這位腦子里裝著“思維與現實之辯證關系”的冒險家、投資家,在21世紀一場百年不遇的大危機之后,再次念響了他的煉金“咒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