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防止因為經濟過熱而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又要防止因為抑制通貨膨脹而使經濟出現“超調”。“走鋼絲”成為不可避免的政策挑戰。
在這樣的局面下,管理通脹預期再度提上日程。央行《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將通過適當的政策操作切實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作用。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財經國家周刊》說,數量型工具仍將成為央行控制通貨膨脹的主要手段,即通過信貸管控、公開市場操作等收回流動性。
目前,以未來幾個月為視角的預測,中短期CPI基本可以保持在3%左右。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強勁的投資將保證經濟實現較快增速;而上游產業的過剩供給又不會讓CPI在中短期內突然上升。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5月14日指出,未來數月農產品大量上市后,由蔬菜、水果引發的新漲價因素將減弱。而到第三季度后,2009年的翹尾因素導致CPI高企的現象也將有所緩解。因此“實現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是有基礎的。”
相對而言,學界的預測略顯激進。
“CPI的年度高點將可能在6月?7月出現,達到4%。”祝寶良在接受采訪中判斷說,他認為全年CPI仍將保持溫和通脹,大約在3.5%。
劉元春則認為,未來幾個月CPI的上漲將呈現加速趨勢,“個別月份可能接近5%。”
長期隱憂浮現
如果說短期內的通脹風險尚可以通過貨幣政策等手段進行調節,那么基于一個長期視角的通脹隱憂則提醒經濟結構調整的勢在必行。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從中長期視角來看,更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隱患可能會在2012年暴露出來。
一些觀點認為,商品價格長期上漲的一個主要壓力,來自于要素價格的提高,其中勞動力價格在未來幾年將出現明顯上升,成為助推通貨膨脹的一個關鍵因素。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2004年以來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在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定點調查的農民工收入數據顯示,過去7年時間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人均工資年均增速16%,甚至超過了東部地區。
“這種上升大大高于通貨膨脹,使得成本的上升必然反映在農產品的價格里面。”高善文說。而近年產生的“民工荒”現象,也在根本上表現了這種上漲造成的局部勞動力供求失衡。
“未來勞動力供給趨于緊張,工資漲幅加快,如果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放緩,則很有可能轉化為通脹壓力。”中金公司宏觀經濟研究團隊的一份專題研究報告中這樣表述。
較普遍的共識是,抑制通脹必須有合理的貨幣、財政和產業政策的組合:在產業政策上開放民間投資、打破壟斷來提高企業效率;財政上加大研發投入和教育投入,通過稅收優惠鼓勵技術進步和創新,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王露劉琳 實習生 劉明霞)《財經國家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