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持續增長的大豆進口量,以及僅剩半個月的生產庫存,讓黑龍江海倫市東源制油廠的總經理聶占林越來越頭疼。
“現在我們廠日消耗六七百噸國產大豆,還能堅持半個月吧。”聶占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說,“目前這邊豆農的手上大約也只有100萬噸的大豆。半個月后,如果工廠收購不到價格合理的大豆,就只能停產。”
在黑龍江豆企生產捉襟見肘的同時,國內大豆進口量或破歷史記錄。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NGOIC)昨日(11日)稱,預計中國6月進口580萬噸~600萬噸大豆,這將成為有史以來紀錄最高的月度進口量。當前的月度進口紀錄是2009年12月的478萬噸。
月度進口大豆或創紀錄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最新預估顯示,中國5月大豆進口料為520萬噸,7月進口料為500萬噸。而海關數據顯示,中國4月進口420萬噸大豆,較3月的401萬噸增長4.8%。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將其對2009/2010年度的大豆進口預估上修至4600萬噸,同比增長11.9%。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連洲《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如果達到此數字,這也是全年進口量的歷史最高紀錄。
東方艾格油料行業分析師陳麗娜認為,國內進口大豆持續增長,主要是因為國內對大豆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今年養殖業的規模以及食用油的加工產能在擴大,而國產大豆一直不能滿足需求。”
九三油脂研究中心分析師鄧宏譽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美國大豆和南美大豆的價格比國內的大豆價格低,而且質量也更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目前到港價約為3400元~3500元/噸,低于國儲3740元/噸的收購價。
“中國禁止進口阿根廷豆油(7474,-10.00,-0.13%),使得國內的企業必須進口更多的大豆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對大豆進口量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陳麗娜說。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連洲表示,外資企業占到了國內制油企業的70%,都傾向于將進口大豆作為生產原料。
沖擊越來越大
持續增加的大豆進口量對使用國內大豆的制油企業,特別是黑龍江的制油企業,沖擊越來越大。
“前階段黑龍江這邊大部分制油企業都停工了,現在有一部份開始復工。”黑龍江海倫市東源制油廠的總經理聶占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說,“2008年底開始到現在,我們廠虧損超過兩千萬。”
詭異的天氣也對今年的大豆種植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受強降雨及低溫天氣的影響,被迫延遲了大豆的播種工作。“受天氣影響,導致大豆播種延遲,可能會推遲至5月底,因此很難保證今年大豆的生產量。”王小語說,“有些地區雖已開始播種,但總體看來情況并不樂觀。”
對此,九三油脂研究中心分析師鄧宏譽認為,使用國內生產的大豆的制油企業成本,特別是黑龍江的制油企業,高于使用進口大豆的沿海制油企業的成本,因此不具有競爭優勢。“黑龍江的制油企業就會出現生產效益不好,甚至虧損的情況。”
聶占林表示,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是一樣的,但進口大豆的價格比國產大豆的價格低,“而且國家制定的補貼政策并不能跟上市場的變化,我們能不虧嗎?”
東方艾格油料行業分析師陳麗娜表示,這樣的情況對國內豆業是不利的,而且形勢會越來越嚴峻。“黑龍江企業開工率一直不高,大約每噸虧損一兩百元,而有一部分企業已經停工。” 每經記者 謝曉萍 實習生 李嬌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