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刺激政策的退出或受潛在影響
● 必然給中國出口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 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從而加劇流動性過剩與資產價格泡沫
5月9日,“歐洲日”(舒曼宣言發表60周年紀念日)前夕,一場火線救援希臘的“大片”上演了。
“雷曼結局”改寫
歐元區16國領導人和歐盟機構最高領導人上周末齊聚布魯塞爾召開特別峰會,緊急商討如何應對不斷升級的希臘債務危機,并提出一個緊急議案,設立700億歐元的穩定基金,“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歐元和歐元區的穩定。“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歐洲貨幣基金組織(EMF)”。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
此外,為救助希臘,歐元區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攜手提供為期3年總計1100億歐元的救助,其中歐元區出資800億歐元,IMF提供300億歐元。這一方案預計將于當地時間5月9日(北京時間今日)進行表決。
而按照IMF約400億美元的援助金額計算,美國(份額為17.09%)須為救助希臘出資約68億美元,中國(3.72%)也不得不付出約15億美元。再加上IMF一部分不可用的注資份額(截至今年1月為21%),以及中國此前購買的約500億美元IMF債券。如此計算,在IMF此次給希臘的400億美元援助中,至少有30億美元來自中國。
“全球共同行動,避免希臘重蹈雷曼兄弟垮臺而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然符合世界各國利益。”如果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AIG)上演的是企業版危機,希臘以及讓人擔憂的西班牙、葡萄牙則可能上演國家版的危機。分析人士同時指出,從國際金融危機,到目前的主權債務危機,其肇源地都是發達國家,這顯現出這些國家金融和財政政策隱含的嚴重問題。上周末,美國共和黨議員托德指出,讓美國納稅人拯救希臘是不公平的;讓包括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為富裕國家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埋單,更不公平。“如何規范發達國家松弛,甚至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應被列為即將召開的二十國(G20)峰會的重中之重。”
“蝴蝶效應”放大
過去一周,國際金融市場風云突變。我國A股市場連續第五周收低,上證綜指創近5個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人們擔心希臘債務危機的陰云會不會蔓延至整個歐洲,并演變為金融危機以來金融市場的二次探底。
“希臘的問題已經不大了,西班牙的問題更令市場擔憂。”中信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胡一帆指出,西班牙經濟占歐盟GDP約12%,今年第一季度的失業率為20%,高居發達國家榜首,另外西班牙對法德等國都有大量債務。如果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再出現大的問題,肯定會對金融市場進一步造成影響。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指出,希臘之后,西班牙可能效仿希臘向歐盟求救,這樣一來,歐盟拯救方案將被逼上必須全面解決歐盟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的不歸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市場的第二次下探,要在葡萄牙、愛爾蘭、甚至G8集團之一的意大利的問題顯現以后,才可言‘底部’。”
“現在可以判定歐洲經濟的W形態勢已經定格,并將拖累全球經濟復蘇。”左小蕾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潛在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
可以肯定的是,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使得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變得更加暗淡。由于目前歐盟是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必然會給我國出口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就資金流向而言,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及其蔓延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資金的全球配置。數據顯示,在截至5月5日的最近一周,全球投資者將所持有的歐洲股權基金規模削減了超過20億美元,創下了近一年以來的最大凈流出量。“這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從而進一步加大中國國內的沖銷壓力,加劇流動性過剩與資產價格泡沫。同時,未來短期國際資本一旦集中撤出,可能給中國資產市場與人民幣匯率造成潛在沖擊。”張明認為。
總而言之,希臘債務危機不再僅僅是歐洲的事情了。(王麗穎 編譯報道 來源: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