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產業鏈”可轉變為“陽光產業鏈”
“地溝油可以成為高清潔的生物柴油,利潤在每噸1500至2000元之間;5000萬噸餐廚垃圾相當于1250萬噸優質飼料,每噸可賣到4000至5000元,并可節約大量糧食和飼料。”梁立寬說。
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農民駕駛手扶拖拉機在田里勞作,而手扶拖拉機排出的尾氣不再有嗆鼻的柴油味……這一切并非幻想,青海省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海亮說“青海省農村很多手扶拖拉機,燒的就是我們公司利用餐廚垃圾生產的這種生物柴油。”
我國餐桌浪費驚人,在2009年12月27日舉行的全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現場交流暨研討會上,來自清華大學環境系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保守估計我國城市餐廚垃圾的年產生量不低于6000萬噸。
“其實,如果將餐廚垃圾進入工業化處理,將大有文章可做。關鍵問題是,政府能否從源頭阻斷地溝油進入食物鏈。”梁立寬說,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將產生一連串衍生產業,其成套處理設備制造也將帶動地方制造業的發展。
然而,餐廚垃圾處理行業面臨著相關政策法規及管理辦法不健全、收集難、處理系統不健全,配套設施不規范、產品出路無法保障等困難,使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
“以前,上海、杭州、鄭州等地曾經搞過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國內尚沒有成功范例,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壓力。作為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將4000多萬元投資在這樣一個工藝不成熟,市場前景不樂觀,政策不明朗的產業上,的確需要勇氣。”梁立寬說。
沒想到,梁立寬的這一項目卻一次性建設運營成功,經過一年多的運營,項目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并有了“西寧模式”這一說法。總結這一模式時,梁立寬說“如果沒有政府幫忙,我們無法支撐運營。”
這并非溢美之辭。單從資金角度看,此項目先后得到國家發改委1690萬元的專項資助資金,是國家發改委首次為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下撥款項;青海省與西寧市政府也為這個項目配套了500萬元的補貼資金,西寧市政府還按每噸200元的標準提供收運處置補貼,使得收運餐廚垃圾不再伸手向餐館要錢,餐飲企業自然配合。
同時,西寧市政府還先后制定政府令、管理辦法和出臺地方性法規等,嚴格要求全市3300余家餐飲企業簽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責任書及合同,這在全國還是首例。有了政府政策,又有了支持資金,項目一下子就“活”了。
“但這一行業面臨的共性困難便是市場推廣有難度,因為沒有國內立法支持”,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瑜說,在其他一些國家,立法規定在石化柴油中必須添加生物柴油以減少廢氣排放。
而目前,雖然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達到0號柴油標準,但國內沒有相應的產業政策,生物柴油不能進入加油站等主流系統,只能賣給開礦山或是搞運輸的散戶,出路狹窄。
無獨有偶,據媒體報道,曾經是武漢最大的以餐廚廢油為原料加工生物柴油的企業———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也已停止建廠,原因是國家未制定關于生物柴油的市場準入規范,產品一直沒有銷路。
“從項目性質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應是公益性質,應該由政府主導,企業跟進。但目前,企業處于尷尬的境地———這一行業沒有行業標準,沒有產業政策,產品沒有國家標準,處理工藝也五花八門……”梁立寬說,如果這些問題得以解決,我國將一條地溝油的“地下黑色產業鏈”打造成經濟效益明顯、社會效益巨大的“陽光產業鏈”,將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