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經濟數據相繼公布,全國14個省份GDP總量超萬億,廣東、江蘇、山東超3萬億蟬聯三甲,科學發展、注重民生成為新亮點。
外向依存度極高、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廣東去年GDP增幅為9.5%,總量超過39000億元,繼續領跑全國。廣東做好“擴內需和穩外需”、“保增長和調結構”的有效結合,安排財政資金扶持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促進調整出口結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和傳統產業轉型。省委書記汪洋:“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是去年經濟工作的最大亮點。去年全省人均GDP增速比GDP增速大約低1個百分點左右,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這是結構調整成果的集中體現。”
外向度高的制造業大省江蘇去年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效應,加大科技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調高調優調強,加快結構調整;依靠新興產業拉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4 千億元,增長12.4%,人均GDP 超過6400美元。去年,江蘇出臺、實施11個產業振興綱要,推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又制定6 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三年后,新興產業產值將占到全省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去年,江蘇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突破2%,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專利申請量、獲得授權數都列全國第一;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2.3%。省長羅志軍表示:江蘇還將加快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科學發展:“引導各地把工作重點放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
在金融危機下,紡織業、制造業、農業大省山東近5000家紡織企業沒有一家倒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超過13%,農業連續7年大豐收,全省實現生產總值33805億多元,增長11.9%。省長姜大明認為:這要歸功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見事早、得機先,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山東全力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增效益。及時制定出臺21條政策措施,引導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安徽省去年GDP突破萬億元,成為第14個“萬億大省”。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朱耀春處長認為,關鍵在于安徽改變以往的低成本擴張的發展模式,轉而以自主創新為依托,調整全省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推進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科技成果轉化,這一塊對安徽擴大總量至關重要。”
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任鳴表示,安徽已邁入經濟發展提速、結構調整加快的新階段,今年,安徽將以新能源,新材料為突破口,全方位參與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力爭GDP增長速度超過10%:“將在更大的范圍內整合創新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