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個鹽罐子。在新年來臨之際,一個對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利好的消息傳出:中國鹽業體制改革在即,食鹽專營的體制或將終止,市場食鹽價格很可能因競爭機制的引入而下降。
日前,由國內28家鹽企簽署意見的《全國部分大中型制鹽企業對鹽業體制改革的建議》,已于去年12月上報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的消息在坊間傳得沸沸揚揚。消息人士稱,目前鹽業體制改革的進展是先由國家發改委內部通過,然后由工信部會簽,再上報國務院待批。估計1月上旬將上報國務院。
目前,上述消息已傳到(重慶)市鹽業公司。記者昨日從該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中鹽總公司已要求各省級公司作好放開專營的準備。目前,市鹽業公司與市鹽務管理局基本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既負責全市鹽業市場監管,又負責全市食鹽供應。
鹽業體制究竟怎樣改?相關人士稱,目前國家還沒有定論,但全面放開食鹽市場還是有可能的。如果真這樣,屆時,不管個體、國企、民企,還是外資,都可以投身到食鹽的直接經營中去,眼下由市鹽業公司一家專營的局面將可能打破。
對于鹽業體制改革將給百姓生活帶來什么變化,相關人士認為,由于市場放開,競爭加劇,食鹽價格很可能下降。
市內一制鹽企業人士昨日稱,眼下食用鹽出廠價與市場零售價差距太大。制鹽企業出售食用鹽給專營鹽業公司約為四五百元/噸,而鹽業公司往其中加碘只需投入二三十元,但加碘食鹽供應給零售終端的批發價即漲至約2000元/噸,零售商賣給普通消費者更漲至1.4元/500克,相當于2800元/噸,前后漲了近六倍。一旦市場放開,鹽業公司的專營優勢不再,利潤較為豐厚的食鹽肯定殺價,降價不可避免。
對制鹽企業人士的說法,市內一超市人士也予以贊同。主管超市食鹽經營的該人士稱,現在重慶的超市里,只有市鹽業總公司一家專營食鹽,如果其他制鹽企業殺進來,肯定打價格戰。
體制改革后食用鹽價格是否下降?市鹽業公司人士稱,目前他們賣食鹽并非都盈利,在交通不便的地區賣500克鹽甚至倒虧三四元。據此,體制改革后食鹽生產企業很可能挑肥揀瘦,在主城區這樣交通便利、人口眾多的市場,很可能引來眾多鹽企加入,競爭加劇將導致食鹽價格下降。而在邊遠地區,很可能沒有多少鹽企愿去;即使去的鹽企,為了盈利也多半只有提價。
雖然鹽業體制改革的時間、內容并未最終出臺,但各級鹽業公司已在做各種準備工作。據稱,市鹽業公司就已開展了多種經營,去年非鹽銷售收入已超過鹽銷售收入,只是利潤仍以鹽業為主。
百姓擔心鹽會漲價
家住南岸宏聲路的張梅是一個下崗女工,孩子還在讀初中,一家人靠吃低保和打臨工維持,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在她的賬本上,買包鹽都記錄得很詳細。
說起生活,令張梅最感到頭疼的是糧食和食用油漲價。但一聽說鹽業可能也要推向市場,張梅就皺起了眉頭:“這一改莫又一下子漲到兩三塊一包,那我們吃低保的就惱火了。”
在張梅看來,許多生活必需品都與食鹽有關,“比如醬油、老干媽等。鹽價漲了,它們肯定也要漲,一個月下來可能就要多開支10來塊錢。”
張梅希望食鹽還是保持目前的經營方式好,因為她怕以“改革”的名義漲價,“近年來涉及老百姓生活的項目都是這樣的”。
-采訪札記
食鹽市場應打破壟斷
現在的超市中,食鹽的價格“永遠”驚人的恒定——1.4元/500克,從不打折。之所以如此,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食鹽專營的制度。
食鹽專營讓加碘食鹽為普通大眾帶來了健康,但專營制度也孕育了壟斷,讓每噸加碘食鹽在成本只增加了二三十元的情況下,零售價格卻爆漲到制鹽企業出廠價的五六倍。
食鹽專營的汗馬功勞不必再贊,只想說在各地都有質量監督檢查機構的情況下,是否也應考慮別讓普通百姓為食品安全而去買壟斷的大單?
食鹽放開后
面臨品質隱憂
食鹽專營放開雖可讓百姓享受到低價實惠,但也面臨品質如何保證的難題。
重慶鹽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市鹽務管理局局長陳逸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全國鹽廠多達近4000家,但拿到食鹽生產許可證的只有96家。陳逸根說,很多鹽廠都經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將鹽業推向市場,肯定會有不法分子將工業用鹽當成食鹽賣而影響老百姓健康。
鹽業公司有關人士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2004年,廣東省就撤銷了食鹽專賣局。然而,僅過兩年又恢復了這一機構。究其原因,主要是專賣局撤銷后市場加碘食鹽合格率直線下降。
對此,市內超市人士也有擔心,稱一旦食鹽專賣取消,企業很可能為了減少生產成本而讓工業鹽流進老百姓的鹽罐子。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偉記者陳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