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警鐘長鳴
今年“十一”之前,國務院將多晶硅列為產能過剩行業,并制定政策抑制各地的多晶硅投資熱潮。這一政策一時間將光伏產業置于尷尬境地。此間,由于國際多晶硅價格暴跌,不少規模小、技術低的多晶硅企業關門歇業。洗牌之后,產能過剩的教訓將長期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到警示作用。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稱,明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能將擴大到9000兆瓦,預計需要6萬噸的多晶硅,而明年全球多晶硅產能總計約8、9萬噸。這意味著,產能過剩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懸在企業頭頂的警鐘。
近期在香港上市的卡姆丹克專注于硅片的制造,鉑陽精工則是一家專門提供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設備的企業。它們的共識之一是,并不認為產能過剩會擋住行業領先者的步伐,并決心在這輪行業洗牌中搶占先機。
對于多晶硅過剩問題,鉑陽精工董事會主席彭立斌介紹說,今年我國共進口2萬多噸高純度多晶硅用于太陽能生產,同時也生產了超過3萬噸多晶硅,但國產多晶硅只有5000噸能夠直接用于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剩下的只能出口到國外做初級材料,相當于我國生產的100噸低純度多晶硅才能換回進口的1噸高純度多晶硅,同時把污染和高能耗留給了國內。
這說明,我國高純度的多晶硅還是非常短缺的,但低純度的多晶硅嚴重過剩。新的行業格局中,行業參與者的殺手锏將是技術、質量、品牌,而不再是無原則的壓低成本。新一輪高速發展期內,盲目擴張低水平生產線式的發展模式不再可行。業內專家提出,相比晶硅技術,薄膜電池技術更有市場前景,也能夠規避陷入產能過剩的泥潭,因此可以鼓勵企業在這方面做出創新。
長城證券研究員周濤表示,隨著多晶硅產能的充分釋放,多晶硅暴利時代可能一去不返,未來光伏發電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在相對穩定的行業環境中,企業發展需要穩扎穩打拼技術、拼實力。
賽維LDK有關人士表示,光伏企業實際是高水平的制造業,最終在充分競爭中將靠規模優勢取勝,新一批行業領頭羊要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通過規模化來獲取成本優勢。
通過股價可以看到,賽維LDK自2008年9月份股價大幅跳水之后,至今股價大部分在5-10美元的價格區間內。而2007年公司股價一度上探到接近70美元。這也反映了投資者對光伏產業狂熱追捧后的理性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