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現貨價格暴漲加之市場資金推動使得國內白糖期價大幅飆升,其中主力合約R S1009從11月初的4800點左右,一路狂飆至5400點以上。行情的大幅飆升引來國家物資儲備局(下稱“國儲”)拋糖調控舉措,12月10日,首批20萬噸國家儲備糖投放市場。受此影響,國內期貨市場以大幅跳跌盤面來應對,調控威力得到反映。
光大期貨分析師車勇對此表示,更為關鍵的是后期還有30萬噸國儲糖已經獲得批準。可見,拋儲對市場帶來壓力,不僅使市場供應增加,同時也打擊多頭信心,令多頭感到壓力。
還有消息顯示,截至12月5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宣布在內蒙古等17個油菜籽主產省區累計收購臨時儲備油菜籽403.9萬噸,已加工成油136.6萬噸。另外中儲糧手中還握有去年收購尚未銷售出去的約500萬噸臨時收儲大豆,可壓榨成油約100萬噸。這樣,一次即可向市場投放超過200萬噸以上的食用油,足夠全國使用一個月以上。
根據中金公司分析員王漢鋒和高挺的判斷,“面對通脹壓力,中國政府的調控手段一般都是行政手段在先,利率及匯率政策在后的方式。”歷史上政府宏觀調控的經驗表明,雖然政府應對通脹的調控手段可能帶來一些短期的波動,但很難在不改變基本面走勢的情況下改變物價的趨勢。
“中國通脹很有可能在年底由負轉正并逐步上升。”中金公司在最新發布的投資策略報告中作出如此判斷。中金宏觀組預測明年全年通脹是3%,已經高于市場的預期。摩根大通中國區投行副主席龔方雄近日也表示,中國的通脹主要是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內生性通脹壓力很小。
有專家表示,在繼續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前提下,采取總量控制、結構調整、融資渠道創新等貨幣政策的微調,對防范通脹壓力或有助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正處于危機后企穩回升的初期,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性應該得到保證。但同時,也應該考慮貨幣政策的滯后性和經濟恢復后的上行之間可能發生的共振對物價的影響,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微調,并積極研究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可能及時機選擇。
摩根大通中國區投行副主席龔方雄對此表示,明年是相對復雜的一年,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大,其中首先是通貨膨脹的不確定性。他進一步表示,通脹將主要體現為資產價格通脹。當前環境下,中國不應該單方面加息,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重現的情況下,加息可能導致流動性更加泛濫。“不可否認,人民幣要具有主動性,可控性。但明年讓人民幣匯率有3%至5%的升值,是很積極的政策。”對此,不少經濟學專家則認為,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反對升值。
聚焦 3 背景鏈接:多項農產品漲價成百姓關注熱點
在漲價潮的影響下,有的消費者為了多買幾桶食用油而重復排隊十幾次,有的超市為保證貨源而不得不采取限購措施,這些稍顯極端的“搶購”現象真切地表明了農副產品上漲給老百姓帶來的影響。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8月份以來,我國食品價格開始整體高于去年,11月份,糧食、鮮蛋、鮮菜等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4%、5.5%和18.6%。最新監測結果顯示,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已經連續多日上漲,蔬菜價格以降為主,淡水魚價格后市看漲,牛羊肉、成品糧、禽蛋、奶類價格基本穩定。
糧食方面,據國家發改委監測,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至11月,小麥收購價格分別上漲8.1%、8.2%和12%,稻谷收購價格分別上漲6.3%、9.5%和5.4%;同期面粉和大米零售價格也全部出現上漲。
豬肉價格從11月份開始就基本保持上漲態勢。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最新監測,12月11日,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市豬肉(精瘦肉)零售價格平均每500克為11.98元,比一個月前上漲了近0.3元。另據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監測,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出廠價格在11月30日至12月6日的周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5.9元,已經連續4周上漲。
相比之下,食用油的漲勢則更為迅猛。12月1日,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用油品牌“福臨門”正式宣布提價,涉及幾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種,提價幅度在10%到15%。同時,另一大食用油品牌“金龍魚”也開始提價,其他一些食用油生產商隨即跟進漲價。
此外,白酒和乳制品的“集體式”漲價也是箭在弦上。12月13日,貴州茅臺發布公告,決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適當上調貴州茅臺酒出廠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約為13%。行業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是明顯的,隨之便有媒體報道稱中低端白酒也在醞釀漲價,有可能從下月開始全面漲一成。
乳制品行業或許會遵循類似的漲價軌跡。日前,雀巢中國宣布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上調旗下多個品種的乳制品。雖然其他乳制品企業大多聲明不會跟進,但業內人士預計,由于國際奶粉價格已經連續數月上漲,上游成本終究會傳導到下游價格上來。
“被漲價”成了關于漲價現象的流行語,可見人們不只是擔心漲價本身,更是擔心漲得“不明不白”。有網友就質疑農產品的漲價向來都是由企業自己說了算,其背后的生產成本、利潤狀況,公眾難以知曉。還有網友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受益者本來應該是農民,但利益最終卻沒有真正落到農民身上,而是落到了流通環節中的商販手中。
不少網友認為,“漲價”并不可怕,關鍵是漲價之后如何保證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受影響,政府要想辦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保證收入增長速度高于物價上漲速度,而不是“百姓收入漲一漲,物品價格翻幾番”。(陳偉 張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