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國家標準委就電動自行車標準所做說明引熱議 川申請叫停新國標 -盤點迪拜26建筑奇跡:從摩天塔到旋轉大廈(圖) 迪拜游叫價37800元 -全國新版火車票12月10日開售 防偽功能增強 打假火車票條碼升級 -廣電總局嚴打網絡視頻 國內3大BT網站關停整改 下載軟件將遭禁 -教育部否認入學年齡“松綁” 仍需滿6周歲 網站撤銷相關"說法" -明年樓市平穩增長 教育地產持續火爆 取決于政府 波動不可避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年經濟工作6主要任務 -中國今年GDP達8.3%以上 2010年望"沖九" 持續增長三隱憂 實錄 -北極因氣候變暖冰雪融化加快 恒河或干枯 曲麻萊縣冰川消融真相 -解放軍營房建筑面積標準頒布 適度調整 軍職150-190平米/戶
首頁>>宏觀經濟
國泰君安:中國明年加息可能性不大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本報訊 國泰君安證券2010年投資策略研討會于12月7日-8日在海南三亞舉行。國泰君安總經濟師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經濟危機還會有一個恢復過程,中國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將會繼續保持積極財政政策。

李迅雷認為,由于通脹比較溫和,而從信貸的規模空間來看,實際上不怎么寬松,另外還存在一個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素,所以,如果穩妥判斷,中國明年上半年將不會加息,很可能明年全年也都不會加息。

李迅雷表示,在庫存投資與財政刺激政策的共同推動下,美國經濟從2009年3季度開始反彈,這種反彈性增長將可以持續到2010年上半年。而在2010年下半年,在財政政策刺激效果逐漸消退的背景下,經濟可能仍處于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之中。基于對美國經濟走勢的判斷,同時考慮到美日歐仍面臨通縮和GDP負增長的局面,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目前的經濟刺激政策(尤其貨幣政策)仍將維持2~3個季度。

李迅雷預計,2010年中國出口增速將達到10%左右,占全球出口的份額將上升到9.1%,從而進入9%~12%瓶頸區域。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國的出口份額向上很難突破這一區域。可以判斷在中國出口份額在進入頂部區域后,中國出口增長的空間被大大壓縮了,出口在未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會有一個較大的下降。

李迅雷認為,在出口增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中國的投資增速在中長期也將回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會再像上一輪那樣顯著。2009年以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增長也是很難持續的,因為這種增長模式系統性地提高了經濟增長風險,并將這種風險轉移到商業銀行體系內。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將逐漸轉向消費,中國將會經歷一個長期的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過程。

李迅雷預計,2010年新增貸款額在7.6萬億元左右。這一規模對應的新增貸款大約可以推動25%~28%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隨著高消費年齡段人口增長向上拐點的到來,中國消費將向上躍遷一個臺階,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將達15.3%,最終消費增速將達9%。2010年的GDP增長速度將達到9.3%左右,消費對GDP的貢獻將上升至4.3%,投資的拉動則下降至5%。

李迅雷預計,2010年CPI的增速為2.5~2.8%,PPI的增速為4%左右。綜合來看,中國經濟在2010年將會繼續處于一個低通脹的復蘇進程之中。人民幣升值已基本到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未來一年不會出現大幅的升值,到2010年底大約會到6.7的水平。

李迅雷認為,積極財政政策在支出結構方面將向“調結構”轉變,預計2010年財政赤字規模接近1萬億元。貨幣政策不會發生快速的轉變,操作手段仍以窗口指導和公開市場操作為主。

人民幣升值已基本到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未來一年內不會出現大幅的升值,到2010年底大約會到6.7的水平。(盧 榮)

來源: 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
美聯儲提前加息的可能性增加 國際金價盤中大跌
經濟刺激政策不會退出 明年或有兩到三次加息
經濟學界討論防御通脹 明年或有一兩次加息空間 宏觀調控更從容
高盛:明年GDP增長11% 加息81個基點
連續三次加息 澳貨幣政策“實質性”收緊
澳央行加息25個基點 印度央行年底加息幾率大增
以色列再次加息0.25% 各國央行態度分化
摩通預期人民幣將升值5% 明年下半年加息兩次
圖片新聞:
業內專家透露:中央或投入四千億元搭建智能電網
人保部試點城鎮居民生育保障 選成都等七市先行(名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