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1月2日專電 題:高耗能信貸集中有隱憂 西北地區亟待加快發展低碳金融
新華社記者毛海峰、武勇
記者近期在西北部分省區調查發現,近年來,銀行資金開始向西北高耗能、高排放產業集中,一方面使得銀行資金的潛在風險增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推行,西北的信貸政策亟待向低碳金融的方向轉變。
高耗能、高排放信貸集中帶來消極影響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銀行信貸資金目前已成為西北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血液”,這些產業同時也成為銀行重要的客戶,銀行與這些產業之間已是“一損皆損,一榮俱榮”的關系。
以火力發電為主的能源工業是西北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統計,“十五”期間西北五省(區)金融機構投向能源行業的貸款余額年均增長率高達19.5%,高于同期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年均增速8.1個百分點。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截至今年3月末,渭南市工行、中行、建行向火力發電企業的貸款,已分別占到這三家銀行貸款余額的72.22%、41.06%、70.94%,渭南市農行則把全行13.68%的貸款余額投向了兩家焦炭企業。
這種在高耗能、高排放產業上高度集中的銀行信貸,已使銀行資金坐在了“火山口”上。陜西省銀監局渭南分局的調查報告顯示,渭南市對火力發電過度集中的信貸已帶來了明顯的信用風險。尤其是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由于工業用電明顯下降,火力發電企業效益較差,銀行的貸款風險性大大提高。
高耗能、高排放產業信貸的高度集中還使得國家的節能環保政策大打折扣。據陜西省統計局調查,今年一季度陜西省部分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竟出現了較快增長的趨勢,一季度耗能較高的非金屬礦物制品能源消費增長了18.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了29.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增長了37.7%,均快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能源消費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