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成效三北防護林工程自1978年實施至今已經30多年時間了。實踐證明,三北防護林建設至今,不僅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還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生態效益。由于三北工程的實施,導致了水土流失面積的減少,具體的水土流失面積減少數值如表5所示。表52003~2007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單位:萬公頃省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西北5個省份1825.3918763.619282.719691.819895.7 可以看出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逐年增加,這是由于隨著森林面積的累計增加,它的累計效應的結果,使得它的生態效應逐年明顯。還有一些地區實現了土地沙漠化逆轉,例如科爾沁、毛烏素兩大沙地的重點治理地區結束了沙進人退的歷史,已進入全面改造利用沙漠、發展綠洲農業的新階段。
(2)經濟效益。三北工程在西北地區不僅產生了生態效益,而且它的經濟效益也是很顯著的。從四期工程實施以來,農民的生活及收入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0年,也就是項目實施初期,農民的平均收入為1295元,到了2007年農民的人均收入已達到了2698元,增加了1倍多,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3)社會效益。西北地區通過三北工程,已經建設了一批名、特、優、新果品基地,使我國果品生產基地發生了明顯轉移。經濟林的發展已成為部分縣的重要經濟支柱,培育了地方財源,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陜西省經濟林面積已達100萬公頃,建成了八大名、特、優、新經濟林基地,年產量達40億公斤,每年為財政增加農林特產稅達3億元。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使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快速增長。目前,西北地區5個省份的“四料”俱缺的狀況已有很大改變,特別是已建成了近百萬公頃的薪炭林,加上林木撫育修枝,解決了數百萬農戶的燃料問題;營造了牧場防護林,保護和恢復了大面積草場,牧草產量得到增加,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
3.三北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不按造林技術規程設計,不按設計施工的現象突出。根據《造林技術規程》的要求,“沒有施工設計或雖有設計但未經批準的,不得施工。施工設計一經批準,必須認真貫徹執行”。檢查發現,部分省份的縣(市)沒有作業設計或作業設計不規范,設計不能落實到小班(地塊),不能反映造林地塊的樹種、林種、整地、造林方法、撫育管理、造林時間、株行距等因子,不能體現造林地塊的正確位置。圖、表、卡不齊全,表格、卡片內容填寫缺項或不符合要求,不按《造林技術規程》的有關要求進行設計,設計的隨意性較大,設計的密度不符合《造林技術規程》規定的林種的相應密度標準,設計缺乏科學依據,造成造林株距、行距偏大,成活率偏低,成林后不能發揮造林設計應有的生態功能。有的地塊株距、行距過小,不但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也造成苗木的浪費。
(2)檔案管理不規范。造林檔案是分析造林生產活動、評價造林成效、擬定經營措施的依據,是林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應以小班為單位建立造林技術檔案。在檢查中發現,有些省份的縣(市)存在造林檔案管理混亂,材料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有的縣(市)還沒有完整的地形圖或林相圖,圖面要素不準確、界限不清,施工圖、設計圖不齊全,表格不完整、數字不準確等現象。還有一些基層單位基礎資料無專門的設備保存,無專人管理。隨著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頻繁調動,檔案不斷遺失,最后就使工程建設底數不清、權屬不清、界限不清、職責不清,很難準確反映工程建設的現狀。
(3)三北工程造林的科技含量還比較低。三北工程造林技術、造林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如抗旱保水劑、生根粉浸根、泥漿造林法等使用技術的應用,以及在優良品種的選擇上加大了推廣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增加了造林面積。但在提高防護效益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上,科技含量還很低,如三北造林沒有根據設計林種的不同,確定不同的造林密度、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樹種結構以發揮不同的生態功能。
(4)造林與撫育、管護脫節。從2007年的造林情況來看,雖然部分省份的縣(市)在造林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在造林面積、成活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輕視了撫育和管護工作。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是基礎,管護和撫育是成林的關鍵。三北造林地塊一般都落實在人比較稠密或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區。頻繁的人為活動和比較惡劣的生態環境,影響了幼苗的成活和生長,也為造林后的管護和撫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5)造林樹種比較單一,樹種結構不盡合理。從西北地區三北造林總體來看,主要以純林為主,營造純林給林業的生產和經營帶來諸多便利條件,但作為三北工程建設應該從整個生態環境的安全和穩定出發,側重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三北工程建設成果,因此在工程的設計上,應側重病蟲害預防和防治、森林防火、土壤環境以及防護功能等內容的樹種配置體系,增加科技含量,增強森林的抗逆性,發揮森林的多種生態功能和效益。另外,從樹種結構來看,楊樹仍然是三北造林的主栽樹種,楊樹一統天下的局面還沒有徹底改變,單一的樹種不但會對森林的病蟲害防治帶來挑戰,還會對未來的木材市場形成沖擊,也不能滿足未來市場對木材的多功能需求。
4.解決對策與建議
(1)西北地區各省份,各縣(市)應從加強業務知識的培訓入手,嚴格管理,使造林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不斷提高造林質量和造林成效,以促進三北四期工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2)為了保證工程建設數量和質量,保證西北地區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成果,使西北5個省份造林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必須及時對西北地區各縣(市、區)的當年造林進行統一建檔。通過運用3S技術手段對西北地區當年造林地塊的連續建檔,不但可以掌握三北四期工程造林當年小班(地塊)的位置和分布情況,也能體現出各年度造林小班(地塊)的位置及相互關系,統一和規范工程造林檔案的建立和管理,為造林檢查及今后的成林驗收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避免在造林檢查中出現串工地、串地塊、串年度的現象,使檢查結果更加真實、準確、可靠、有代表性。通過連續建檔,還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工程建設的進展情況。因此,西北地區各省份必須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科學的管理辦法,加強檔案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工程建設在管理上更加規范,更加科學。
(3)應從技術培訓和提高林業基層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入手,因害設防,增加造林設計的科技含量,把三北四期工程真正建設成集穩定、高效于一體的防護林體系。在三北四期工程實施之前應對各縣(市、區)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統一的技術培訓,明確技術標準和技術要求,避免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通過深入、系統、經常性的培訓,不但可以提高三北四期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和質量,還可以使各地實際造林的技術標準與三北四期工程檢查驗收的標準協調、統一,理順造林和檢查驗收的關系,促進整個西北地區造林工作的健康發展。
(4)要千方百計地保面積、保成活,避免發生造林不成林和林分質量下降的嚴重后果。尤其是對林糧間作的地塊必須加強管理,嚴格執行林糧間作的有關要求,杜絕造林苗木與高棵作物兼作、矮棵作物株混等現象的發生,避免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對苗木的管理。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撫育、管護和管理工作,促進苗木生長,保證三北工程造林的質量和進程。
(5)只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生態優先、多種效益兼顧,才能真正實現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三北工程建設應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講求實效的原則,在分配任務時應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達到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目的。在造林地塊的選擇上應避免過小、過于分散,在樹種的選擇上注重多樹種、多功能、多效益,應從森林的經營、管護和利用出發,逐步建立起功能齊全、結構穩定的綜合森林生態系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西部大開發10周年之際,回顧我們多年來在生態修復與環境改善方面的工作,無論是退耕還林(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還是三北防護林工程,都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色經濟、優勢產業和科技教育加快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資金投資不足、森林病蟲害威脅、管理監管機制落后等。當前,加強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要在繼續穩步推進各項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到鞏固成果上來,開拓思路,勇于創新,因地制宜,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之路,促使西部地區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之路。(摘自《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