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也認為,在整機制造基礎不扎實的情況下,大批買圖紙生產的風機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一旦大規模出現故障,巨額的維修費用,對生產企業和風電場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我們現階段還應以研發突破為主,或者試驗示范階段的推廣,而不到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時候。
2005年以來,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風機行業也成了財富神話的代名詞,成了地方政府爭搶的目標之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因為原來裝備制造,原來增值稅是不抵扣,但現在開始增值稅抵扣了,他希望把裝備制造業引到我當地發展風電的這些地方去,以便使我的增值稅能夠退到我當地,使我當地有所收獲。”
2005年,對企業來說,風機行業無疑是一個香餑餑。因為全國當年只有5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政策規劃是到2020年實現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這就意味著市場有60倍的巨大發展空間。而在利潤率方面,2007年國內最大的風機制造企業——金風科技整機的毛利率達到了29%,也就是說,賣一臺價值千萬元的風機,基本上可以賺到300萬元,令人咂舌的財富神話不斷上演,大批央企、國企、民間資本再也按捺不住,一股腦地沖進這一市場。
李俊峰:“總的有七八十家,真正上了規模的不超過十家,但十家你看,基本上是保持在那些大的、傳統的,裝備制造業那些廠家手里。”
風機行業不僅成了財富神話的代名詞,同時,它也成為了地方政府爭搶的目標之一。
李俊峰:“由于應對金融危機,大家找不出更多的靈丹妙藥來,就把新能源作為一個拉動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引擎,會帶領經濟走出危機,走出低谷的一個靈丹妙藥,現在大家都把它作為一個發展方向,這就有問題了。”
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投資沖動,所帶來的產能過剩已經引發了風機行業的價格戰,以金風科技為例,風機的毛利潤率已經從2007年的29.46%,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3.4%。價格方面,一年前,金風科技單機容量1.5兆瓦的GW77-1500機型,價格是6400元/千瓦,同樣的產品,在今年5月價格卻變成了5400元/千瓦,下跌了將近16%。
沈陽遠大機電裝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凌宇:“確實是血腥味十足,肯定會有一大批要淘汰下去的,因為我們從世界范圍內,真正有實力的風電整機廠家也就那么十幾家,那中國現在就有70幾家,這可想而知,肯定要淘汰下去一大批,大部分都要淘汰下去。”
目前,雖然產能過剩,但讓一些風機生產企業感到安慰的是,內蒙、新疆、甘肅、沿海各省市還在不斷的建設新的風力發電場,原有的2020年3000萬千瓦的規劃也可能修改,因此市場未來還有大量的需求。但李俊峰卻告訴記者,前景未必樂觀。
李俊峰:“比方說能源局,劉淇局長已經說過,可能到2020年我們要搞到1億到1.5億千瓦,就說在這個基礎上,相當于原來目標的5倍,即使這樣的話,從2010年開始,我們每年搞1000萬千瓦,就是1億千瓦十年,再加上我們3000萬千瓦,就(2010年)實現的3000萬千瓦就1.3億千瓦了,所以說我們將來的制造能力大體上就是每年1000萬千瓦到1500萬千瓦,如果是再做得更多的產能,比方說要做到2千,3千萬千瓦的時候,就必須出口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要警惕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的結果勢必導致惡性競爭,現成的教訓就是我們的電視機行業,產能過剩讓一臺電視機只能賺幾元錢,我們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的風機企業正面臨類似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