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特別是國務院批準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之后,如何建立起與上海未來地位相匹配的金融國資國企隊伍不僅責任重大,而且意義深遠。
8月13日,上海市正式對外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金融國資和市屬金融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和《上海出臺市屬金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意見》。
據記者了解,由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擔任組長的上海市金融國資改革領導小組已經成立來推動此項將歷時五年的改革,該小組成員包括市委組織部、市金融工作黨委、市金融辦、市國資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小組辦公室設立在金融辦。
上海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通過開放性重組,吸引一批處于行業前列的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入駐本市,培育若干家主業突出、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市屬骨干金融企業,逐步壯大金融機構體系’。”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所謂“若干家”骨干金融企業,囊括了上海國際集團、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太保集團、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金融機構。
截至去年末,上海市屬金融企業共16家,擁有35張金融牌照,上海地方金融國資總量約為700億元,所屬金融企業總資產已超過2.45萬億元。按照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要求,上述六大金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定位已經基本明確。
上海國際集團:以金融投融資服務為主業的企業集團,重點是由目前財務投資型綜合集團轉變為戰略控制型的金融投資集團。目前旗下擁有上海國際信托、上海證券、浦發銀行、上投摩根、華安基金等金融機構,并參股多家金融機構。
浦發銀行:主要發展指標、主要競爭領域等方面在同業中達到和保持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瞄準國際一流銀行。目前其規模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僅次于招商銀行。
上海銀行:要繼續加快推進跨區域發展和上市步伐,力爭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保持領先地位。目前其總資產在全國城商行中總資產排名第二。
太保集團:大力發展保險主業,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目前其保費收入位列保險業第四位。
國泰君安:通過“一個平臺、雙目并舉、三大能力”的總體發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上市證券控股集團公司。目前其綜合實力在證券業中僅次于中信證券。
海通證券:加快集團化和國際化經營步伐,為把公司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券商。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依靠“行政劃撥”而形成的上海國際集團的“戰略控制型”金融投資集團的身份此前就被確認,其將成為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中“激活存量,吸引增量”主要平臺。
上海國際集團董事長、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是由方星海主任那里在協調,我們只是在做一些操作層面上的事。”
有業界猜測,吉曉輝將是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重要的“操盤手”,在赴任上海國際集團董事長、浦發銀行董事長之前,他曾擔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金融辦主任等要職,其職業經歷有利于對上海國際集團旗下機構和參股機構做戰略協同。
由吉曉輝擔任董事長的浦發銀行是戰略布局重要平臺。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國際集團副總經理楊德紅曾透露,未來上海國際集團將成為‘金控中的金控’,浦發銀行等下屬企業的發展方向就是金融控股集團。
截至2008年年末,上海國際集團持有浦發銀行的股份比例為23.57%,是其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浦發銀行已經被上海市有關部門選定推進金融綜合經營試點的金融機構。”而這一試點有利于盤活上海國際集團旗下控股或參股金融機構的能量。
不過,有一道并不小的難題擺在上海國際集團面前:以“行政劃撥”的出身,如何踐行此次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式——“市場化改革、開放性重組”?
本刊將對上海金融國資國企改革進程持續關注報道。(記者 談佳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