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中國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這是中國經濟自2007年三季度以來同比增速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加速。二季度經濟增速的明顯加快,使得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達到7.1%。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保“八”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述數據顯示,我國為應對經濟危機相繼出臺的包括兩年內四萬億投資、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結構性減稅、消費補貼等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已取得明顯收效,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好勢頭。
但不少國外媒體對中國經濟復蘇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持懷疑態度,認為高速增長的背后孕育著潛在的風險和危機。“有理由對中國經濟成果嗤之以鼻,它的GDP增長是以犧牲全球為代價的。”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發表文章稱中國拒絕調整經濟結構危及自身和世界經濟發展,認為中國的復蘇是建立在粗暴對待銀行體系的基礎之上,可能會受到因流動性過多引起的通貨膨脹的困擾。法國也有媒體質疑中國經濟刺激下信貸增速過猛,由銀行提供的這些資金一部分已被注入到房地產和股市的投機交易中,影響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路透社:結構失衡及民間投資不足成掣肘因素
路透中文網7月16日刊登題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雖確立結構失衡及民間投資不足成掣肘》的文章指出,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印證了經濟企穩向好的普遍預期,然細究之下不難看出,支撐經濟回穩的基礎仍是政府主導的大手筆投資和消費,而產能過剩、經濟結構失衡及民間投資不足的狀況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去年四季度出臺的兩年四萬億人民幣政府投資計劃,以及今年上半年銀行投放的高達7.5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成為中國經濟二季度回升的重要基礎。一位不愿具名官員的說法也印證了這個判斷,該官員稱,“雖然目前經濟回升,但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資的帶動,以及天量的信貸規模支持的,民間投資的意愿并不強,下半年應該會在這些方面加大,包括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
盡管中國今年有望達到8.0%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其高度依賴經濟刺激措施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且政府大手筆的投資體現最集中的是鐵(路)、公(路)、基(建),銀行的龐大資金也熱衷于“壘大戶”(國有企業);微觀領域的諸多難題并未改善。有數據顯示,上半年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達126.5%,道路運輸業增長54.7%,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增長54.5%。
文章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貝哲民的話,盡管經濟增長的速度在提升,質量卻在惡化。經濟增長過于依賴公共和房地產投資,這難以持續。
受訪的官方人士和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并不會改變,也是今年GDP增長保“八”的基礎,但在微觀領域的政策導向上,下半年或應更著力于如何吸引民間投資跟進、提高三產比重、緩解產能過剩,以及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難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