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在全球海運市場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倫敦勞氏船級社戰略部主管史坦斯菲特日前在上海出席“中國海運能源會議”時直言,中國在未來10年期間,毫無疑問已迅速成長為國際海運強國。他又認為,中國能否確保國際海運市場實力地位,將取決于本身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以及進一步提升造船技術與船舶的質素。
史坦斯菲特認為,提高造船技術和成質量素成為中國現代化海事發展的基石。他表示,只要中國船舶工業能平穩發展,當目前的海運業低潮過去后,中國毫無疑問會成為全球海運業的重要一員。這是迄今為止,一個海運強國對另一個即將崛起的海運強國的推崇。
他認為,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都會帶動海運和造船業的發展,因此有關需求,決定其未來作為海事大國的地位。他表示,中國本身進口原油數量增加,已經吸引更多中國船東和船廠投資油輪業務,而全球各地對作為潔凈能源的液化天然氣(LNG)需求增多,中國船廠建造LNG運輸船的意欲亦越來越大。勞氏船級社旗下的船舶設計支持小組正為不少中國船廠改良設計,當中大部分為油輪設計,亦有部分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反映中國船廠正積極向有關業務擴展。
他認為,今次海運業低潮雖令部分中國船廠失去訂單,但卻給予部分較先進中國船廠重組本身營運模式的好機會,包括改善船廠環境、提高原材料效率和構思建造其它船型,最終必能大幅提高船舶成品質量,提高中國船廠的競爭力。他指出,中國船廠與韓國和日本同業維持良性競爭,始終有助提高全球船只的質素。
現時韓國和日本仍是全球造船業的兩大基地,不過史坦斯菲特認為,日本和韓國船廠本身的明顯優勢是在于經驗和長期建立業界網絡,而中國則在低成本和能源需求方面存在更大優勢,相信能讓后者有充足空間發揮本身潛力。(記者 鄭鈞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