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受惠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等政策利好,汽車市場已呈現逐步回暖跡象。昨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發布3月份汽車產銷數據顯示,汽車產銷均超過100萬輛,雙雙創出月產銷量歷史新高。中汽協認為,回暖是政策因素和季節周期因素的雙重作用。
去年汽車產銷“前高后低”,結束近年來高速增長勢頭,多家廠商調整目標、縮減排產計劃。但市場卻“瞬息萬變”。繼一二月份的小幅高攀后,3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9.54萬輛和110.97萬輛,達到了歷史高點。業內人士稱,這對今年的汽車市場是個積極的信號,并有著特別的意義。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汽車業真正轉好還需進一步觀察,能否徹底逃出“悲觀”陰影尚需一搏,希望政府要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拉動出口和商用車的銷售,促使行業全面回暖。
解讀
3月歷來是汽車產銷旺季
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朱一平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有7個月份汽車銷量創歷史新高,其中在3月份創新高的月份有5次。
政策影響效應十分明顯
9類細分車型銷量5跌4漲,政策影響效應十分明顯。
朱一平表示,近階段出臺的汽車政策中,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受惠的是1.6L及以下排量車型,汽車下鄉政策則使微客、輕貨等受惠,這導致汽車市場出現結構性增長,比如乘用車的銷售情況要好于商用車。
行業效益大幅下滑
結構性增長導致部分種類車型出現“量的增長”,但行業經濟效益并未好轉,前兩個月行業經濟效益和重點企業集團的主要指標,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1-2月主流車企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近10%,利潤同比下降50%,降幅明顯。
“微面和奧迪的利潤率當然是不一樣的”,朱一平簡要地解釋了行業效益下滑的原因。
不過,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認為,企業效益下滑是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經濟危機導致管理成本提高,以及降價等多重因素影響。
汽車出口受重創
據中汽協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一季度汽車出口6.10萬輛,同比下降62.06%,單月總出口量僅在2萬輛左右徘徊,前五名出口企業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
“這對剛剛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工業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如何促進汽車業對外發展需要有關部門給予關注。
車市繼續“斷貨潮+降價潮”
由于“錯估”車市導致廠商制訂了相對謹慎的排產計劃,各地多家品牌經銷店出現了斷貨問題。
東風日產北京某4S店市場部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騏達、驪威等熱銷車型均無現車,購車一般需要等待1個月左右,1.6L逍客甚至在年初就斷貨了,“廠商正在增產以應對旺盛的市場需求”。
此外,汽車下鄉致使長安微面熱銷,現在長安正加班加點增產。
數據顯示,3月全國汽車產銷率達到101.31%,繼續保持較高的產銷率水平,行業庫存創下兩年以來的新低。
但降價仍是車市主旋律。繼今年2月份上海大眾進行官方降價之后,雅力士、福美來、沃爾沃XC90、比亞迪F3等先后宣布官方降價;進口車價格更是大幅縮水,寶馬、奧迪、謳歌和路虎等部分豪華車款均出現巨幅降價。 (記者關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