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國際貨運商DHL全球貨運物流公司。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個別部門辦公地址將搬到成都,公司稱只是內部調整
受金融風暴沖擊,DHL也不能避免裁員命運。
從1月30日,敦豪快遞公司(DHL)將開始終止在美國國內客戶之間的包裹快遞業務,并將裁員近萬人,而當時也有媒體報道,DHL的裁員計劃不會牽連中國。
但是三個月后的今天,這個不裁員的美麗泡沫似乎即將破滅。
近日記者從可靠消息源處得知,DHL有可能在中國裁員,所裁人數約八百人,DHL也計劃將個別部門的辦公地址搬離大城市,意向地點是成都。
是不是因為成都的消費水平等相對較低,所以以此來節省辦公的財政開支,緩解經濟危機給予的壓力呢?
如果是裁員會否如德國郵政裁員般“屠殺”?
2月19日,記者采訪DHL的一名負責人,但他堅決稱:“沒有裁員,只是內部調整。”
普通內部調整
還是裁員?
DHL成立于1969年,如今是德國郵政的全資控股公司。
作為全球快遞、洲際運輸和航空貨運的領導者,DHL也是全球第一的海運和合同物流提供商。
據《法蘭克福大眾日報》最新報道,歐洲最大的物流企業德國郵政集團將宣布裁員,受威脅的崗位多達4萬個,大多分布在美國。
其中兩萬人直屬德國郵政,另外兩萬人屬于德國郵政在美國的合作伙伴敦豪快遞公司。《法蘭克福大眾日報》報道,德國郵政集團內有人形容這次的裁員有如一場“大屠殺”。
德國郵政集團此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預報喜憂參半。其稅前利潤比去年同期4.68億歐元降低了8%。
另據《洛杉磯時報》報道,德國郵政集團將在美國大幅度縮減有關快遞業務,包括地面快遞業務。據報道,DHL正式宣布將裁員9500人。
作為全球四大物流企業之一,自1986年進入中國以來,DHL與中外運組建合資的公司中外運敦豪在中國進行業務發展。
據統計,聯邦快遞集團(FEDEX)、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敦豪國際公司(DHL)和天地公司(TNT)四大快遞公司,目前占據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的市場份額。
就在DHL在德國宣布裁員9500人時,其公關處的工作人員也表態稱,目前中國市場不會裁員。
據了解,DHL快遞在美國業務重心將全面轉移到國際快遞服務上,經過此次美國業務重組后,中國一躍成為DHL全球業務量最大的市場,DHL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預期,中國也會得到更多的發展資源。
2009年的2月18日,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DHL近期似乎也有在中國裁員及內部調整的打算,但具體人數不明。
分三批轉移
部分職員將搬往成都
“他們預計先招一批新人培訓上崗,然后辭掉這一批老人以更新換代式節約成本。”一個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在德國郵政集團(Deutsche Post)2008年11月10日宣布旗下DHL國際快遞公司在美國地區的人事將進行精簡,同時精簡將會波及全球的DHL。對此,DHL中國相關人士曾對外公開表示過DHL在2009年有管理培訓師校園招聘活動。
據了解,DHL他指出,本次招聘活動將在北京、上海、蘇州、天津四地舉行,總招聘人員在400人左右,涉及到高級管理培訓生、報關員、銷售分析等崗位似乎也印證了上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確實在招新人,以替老人的說法。
記者了解到,DHL有一部分人員是信用控制專員,負責催促用戶繳納費用的人員,現在的形式是分布在各個城市,“聽說,現在他要整合這部分人員,以往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整合以后是要集中這部分人,整合資源,這部分人馬可能要搬往成都,工資目前來看應該不會大幅降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他同時表示:“將有一批人辦公地點搬去成都,而且分三批走,5月份之前第一批、8月份之前第二批、11月份之前第三批、今年年底肯定搬完。”
對于上述知情人的吐露,DHL相關負責人也對此予以否認:“也是只稱作是內部調整。”
那么以上的變動,似乎也可以看做是DHL在中國的一個整合。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現在裁員不裁員,具體多少真的沒有數字,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對旗下信用控制專員的一個整合,改變了以往分散的局面。”
是為收購國內快遞公司而調整人員結構?
2月中旬,坊間就有人傳言,中外運敦豪已與全一快遞達成收購意向,計劃在2月底之前簽訂協議,并在兩家公司內部正式宣布。
那么是不是DHL為了收購全一快遞而做的人員調整準備?現在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有消息稱,中外運敦豪計劃出資3億元控股全一快遞,收購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但全一快遞總裁惠康德則否認了出讓控股權的說法,他表示,全一快遞與中外運敦豪探討的僅是業務上的合作,不涉及股權轉讓。
惠康德稱,雙方的合作意向是,中外運無法開展的一些國內快遞業務,將交給全一快遞操作。他強調,雙方的合作方案尚未最終敲定。
記者也查閱相關法律資料顯示,按照中國目前的法律,外資快遞公司僅可以經營國際快遞業務,不能經營國內的快遞業務。在四大快遞巨頭中,除聯邦快遞通過2006年收購合作伙伴大田集團經營的國內快遞業務的資產而在部分城市擁有國內快遞業務資質外,美國UPS、中外運敦豪和荷蘭TNT集團均未獲準在華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那么,這一切的變動或許只是裁員的“變裝”而已。(記者 李 冰 來源: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