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化工布局之困
一位從事了20多年化工環保的專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上游庫區建化工基地,全世界絕無僅有!”
在2007年的“兩會”期間,就有“長江流域產業布局必須調整”和“建立水環境安全預警機制”的呼聲。
長江論壇秘書長翁立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全國一半以上的化工企業集中在長江流域。每天進入長江的生活和工業污水相當于一條黃河。”
“如果沿江各省市均按已制定的‘十一五’規劃布局相關產業,那么長江流域水環境安全非但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和隱患。”全國政協委員陳凌孚對于長江流域“十一五”的重化工產業布局深表憂慮。
如何解決化工布局之困,艾南山教授認為,要打破現有格局,化工園由國家集中布局、集中管理,統一治理污染,實現真正的一體化,這樣才能將其對環境安全的威脅降到最低。
翁立達認為,因為三峽水庫的存在,庫區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就應該區別對待:“如果沒有三峽水庫這個因素,上化工項目,武漢、南京能上,重慶也應該沒問題”。
“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方面效益巨大,主要的受益者是中下游。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體現在庫區。”
翁立達認為,庫區數千萬人口要生存,就要引進工業,發展經濟,這可以理解。但如何解決庫區環保和發展之間的矛盾,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如果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對受損方的補償機制,比如財政轉移支付等,問題就難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