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消息近日一些網站載文稱,豐益國際“斥巨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業內專家及相關企業人士。在他們看來,目前東北的大豆收購并沒有出現外資操控現象。國家糧食局官員還透露,國家很有可能在近期追加一部分國儲收購計劃,以解決目前豆農“賣豆難”現狀。
>>調查
外資并無異動
業內人士認為,報道中所言的“斥巨資進駐東北”應該是指早在去年8月就出現的“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傳言。對此,豐益國際旗下的嘉里糧油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頗為無奈:“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東北采購的大豆總數只有9萬噸,還不到東北大豆總量的0.8%,主要是用作蛋白品的加工,談何壟斷?”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東北大豆主要是糧庫在收,壓力很大,很多農民排隊賣豆仍然沒有買家。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油料行業分析師陳麗娜也對“外資砸30億美元巨資收購東北大豆”表示懷疑。“如果真有這么大一筆資金入市,肯定會對大豆的價格起到極大的提振作用。但是眼下大豆價格整體向下,只在國家去年10月出臺提高收購價政策后才有所走高。”
中國大豆網總經理劉兆福也表示,近期并沒有發現外資在東北大豆市場上有何異動。
>>分析
影響大豆價因素多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司長盧景波表示,自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日益顯現,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美元持續升值、全球糧食市場疲軟、全球油料增產等多重因素導致國際市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價格急劇下跌,這都對國內大豆價格有影響。
“外資糧商由于占比大,其買賣可能是造成價格波動的原因之一,但大豆價格波動最根本的還是受基本面影響所致。”陳麗娜認為,大豆的豐收導致現貨的供需形勢由原來的偏緊轉為目前的偏松,價格自然就下來了;我國食用植物油市場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對國內影響很大。從去年3月到12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豆油期貨價格累計下跌幅度超過50%,同期大商所的豆油期貨價格下跌幅度基本與國際市場保持一致。
“為了保護豆農利益不受損害,保護糧食生產繼續發展,國家自去年10月開始,實行了大豆收儲托市政策。”盧景波說,“國家還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引導鼓勵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搞活流通。”
>>對策
可能追加收儲計劃
自去年10月份至今,國家共出臺了兩輪大豆國儲收購計劃,共計300萬噸。“迄今國儲已收購大豆195萬噸。在收儲有條不紊進行的同時,國產大豆的價格也開始止跌企穩。”盧景波說。
目前東北大豆因國家提高大豆收儲價格而相對堅挺,維持在人民幣3600元/噸左右,與國儲3700元/噸的收購價格相差無幾。“但是,國儲收購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只能解燃眉之急,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賣豆難題。目前東北市場大豆總數在800萬噸左右,絕大部分仍滯留在農民和貿易商手中,還得依賴市場消化。”(陳圣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