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國內油價居高不下 中新社發 孫寶欣 作
國際油價“高臺跳水”,從今年7月份的147美元,一直跌到目前的五十幾美元,國內成品油價從原先低于國際也轉為超出,國內油價整體下調似乎萬事俱備,然而,總是喊著要與國際接軌的國內油價卻依然堅挺。
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國內汽油柴油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很大變化,“市場之手”正在部分地區發揮作用。近期,國內油價已表現出了下調跡象,北京、廣州等地的民營加油站陸續出現降價潮。民營加油站降價促銷,給國有加油站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中石油、中石化位于湖北和山東的加油站近期相繼下調了汽油柴油零售價格,下調幅度在每升0.05元至0.2元不等。然而,這種降價,一方面與中石化、中石油旗下降價的加油站數目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另一方面,降價的幅度與國際油價的下跌幅度完全不相稱。可以說,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依然堅挺。
2006年石油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包括的兩大內容之一,就是將成品油價由原來的與國際成品油價直接接軌,改為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前,我國每噸汽柴油出廠價格已高于新加坡2000元和800元,比美國高出1650元和750元。國際油價的大幅度下跌早已使國內成品油價倒掛的局面逆轉,成品油批發市場資源充足,價格回落,市場的批發價、零售價每噸相差1000元左右。
民營加油站的油源來自于兩大集團,由于社會經營者、終端用戶購買氣氛低迷,兩大集團的批發價也節節下跌,批零差價增大,給了民營加油站充分的降價空間。既然民營都可以降價銷售,為何中石化、中石油不降價呢?其原因,一是在國際油價上漲時,中石化和中石油高價購進了大量石油作為儲備,目前,國際油價暴跌,市場需求大降,導致大量的高價油仍囤積手中,這就需要時間來消化。二是消化石化企業的虧損。石油作為生產鏈前端的原材料,4個月前,國內石化企業購進了大量石油和相關衍生品,4個月后,石油和相關衍生品回落,“昂貴”的石油成為了石化企業的軟肋。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石油化工全行業虧損企業達4360家,虧損面14.9%,同比擴大0.4%;企業虧損額達1605.95億元,同比增加605.6%。因彌補高油價下的煉油虧損,中石化今年第三季度獲得了117億元的財政補貼,而國際油價的回落,原油加工已擺脫了虧損,國家這時不可能再給石化企業財政補貼。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前三季度煉油虧損1000億元左右,國家發改委延緩成品油調價時間,可以減少石化企業的虧損。三是現有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油價漲跌確實存在一個滯后期。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完善,成品油市場及價格的控制權基本在政府部門和壟斷企業手中。現在,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太大,面對開放的市場信息,現有的管理模式顯然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我國成品油市場的價格反應也就總是比國際上慢了一拍,導致政府管理機構上下兩難、生產銷售企業忐忑不安、終端用戶不滿。
一直以來,因國際油價高漲,我國多次上調成品油價但未能調整到位。就在3個月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仍存在每噸2000多元的倒掛現象。考慮到國內消費者的承受力,有關專家建議理順成品油價格應采取“小步快跑”的方針,經過兩三次向上調價的陣痛,實現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在當前煤、油、糧食價格倒掛情況下,國家將根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地做出一些調整。調整資源的價格要讓它有利于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可以說,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回落,中國成品油價格終于找到與國際接軌的契機,此時接軌可以實現平穩過渡,應該抓住目前的有利時機,盡早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
成品油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其定價機制的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國際石油漲跌變化和中國對國際石油的依存度,應提高應對國際石油漲跌變化的能力,而不是讓消費者為囤積的高價油埋單,更不是讓消費者為石油企業彌補虧空。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要在國際化的市場中和國際接軌,要讓合理的油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降能減耗的實現,這也是市場經濟建設中加快、提高法制化程度的大問題。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目的,是進一步實現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均衡。可以說,擴大內需是當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有效的辦法,而實現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均衡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擴大內需的基礎。(記者 王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