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經濟平穩發展的
“定盤星”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對我國經濟特別是出口經濟的影響還將進一步顯現。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但增幅回落4.8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上年同期減少1.2個百分點。在外貿出口受到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制約時,我國強化立足國內消費戰略,以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為此,更需要在堅定信心的同時,始終牢牢把握農業生產這個事關全局的“穩定器”。
從歷史上看,我國每一次經濟形勢的逆轉都首先是從農業開始的,而每次調整的成功也都以農業特別是糧食形勢的好轉為前提的。只有農業基礎穩定,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物價才能保持相對平穩,立足內需的戰略才能真正啟動、發揮效應。
從世界范圍來看,今年以來的新一輪世界糧食危機讓許多國家重新認識到,農業的基礎地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忽視。而一旦沒有真正將農業當成永恒的基礎產業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可能發生糧食危機,而且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將大大削弱。
我國農業農村的好形勢,堅定了我們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但在連年豐收面前,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制約農業發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保障農產品總量平衡的壓力不斷增大:一是農業資源環境約束增強。耕地面積在減少,耕地質量也有所下降。二是我國人均水資源短缺,且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加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農業缺水嚴重。三是自然災害呈重發態勢,動植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據專家估計,未來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損失的影響可能會上升到10%-15%。四是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五是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日益突出。雖然近兩年農產品價格恢復性增長,但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農業生產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增加、農村勞動力機會成本提高,農業特別是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日益突出。六是農業生產要素流出嚴重、服務能力不強。因此,必須通過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進一步出臺扶持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的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全面提高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始終抓住農業農村和國民經濟全局平穩發展的主動權。
我們看到,中國農業在收獲金秋的同時,更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全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將使我國農業邁入新的發展時代,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將更加堅實,動力將更為強勁。(記者 鄢來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