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山東省政府在濟南正式對外宣布,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已在一個月前獲國務院批復建設。保稅區管委會稱此舉將極大“推動青島港在未來5年發展成為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進程”。
整合“三國四方”
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旭介紹,國務院的批復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同意設立的青島前灣保稅港區規劃控制面積為9.72平方公里,保稅港區封關驗收后,將不再保留青島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二是前灣保稅港區的功能和有關稅收、外匯政策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三是保稅港區實行封閉管理,待條件具備后,由海關總署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四是海關總署要切實做好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的監管和服務工作,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在環渤海港口中,天津、大連早在2006年8月和10月分別獲批設立保稅港區。青島此次獲批已落后整整兩年,但此次獲批的保稅港區面積遠超2007年年初青島保稅區提出的7.5平方公里的規模,僅次于天津港的10平方公里面積。
青島獲批有內在原因。青島市副市長吳經建說:“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是唯一按照國家‘功能整合、政策疊加’要求,以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整合鄰近港口轉型升級形成的保稅港區。”
此前,青島已在1992年獲批設立3.5平方公里的保稅區,2006年1月占地1平方公里的保稅物流園區亦封關運作。
此次獲批的保稅港區不僅涵蓋上述兩個園區,也包括青島港前灣三期7個泊位、四期4個碼頭泊位和招商局青島港7個碼頭泊位,而青島保稅物流園區實際由招商局運作。
10月8日,青島保稅區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應該成立保稅港區管委會,但截至目前他們尚未接獲這方面的通知。而招商局青島公司也未收到相關整合的通知。
根據規劃,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將于2009年底實現一期封關運營, 2010 年實現港區全面封關運營,屆時港區內集裝箱專用泊位將達到19個,實現集裝箱年吞吐能力1150萬標箱。
兩家均表示,一期要將現有的兩個園區和碼頭加以整合,到2010年二期完成時,要將全區域9.72平方公里的保稅港區進行封關運作。
保稅港區距國際自由貿易區僅剩一步之遙。專家介紹,兩者唯一的區別在于,前者進出港貨物依然受海關監管需保持平衡,而自由貿易區則完全放開。
對陣釜山港
在介紹青島前灣保稅區有關情況時,青島市副市長在有意將青島港與韓國釜山港之間的“對抗”略而不談。
實際上,青島申請保稅港區一個明確目標就是“青島港5年后成為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在青島保稅區管委會提交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匯報材料中就明確提到:“在我國北方港口中,青島港是最具實力與韓國釜山、日本橫濱相抗衡的港口。”
2007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為950萬TEU(標準集裝箱),為環渤海三大港口之首,但與釜山港相比,兩者差距卻非常之大。同年,釜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1327萬TEU,占總吞吐量的80%,這其中國際中轉箱量達到570萬TEU,占比為41%。
與釜山港相比,在地理位置上青島港不占優勢,但在港口硬件設施上青島港并不遜于釜山,尤其在抵御風浪等自然災害方面要優于釜山。
目前,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中遠等國際國內最大的船公司均在青島港落戶,同時馬士基、中遠和英國鐵行還與青島港合作建設碼頭泊位;另一方面,青島港是山東、山西、陜西等沿黃流域11個省份的主要出海口,在腹地覆蓋范圍上要遠遠優于釜山港。青島港顯然已具備成為樞紐港的外部條件。
從兩家港口比較中可看到青島港趕超釜山港關鍵就在政策扶持上。
據介紹,釜山港目前雖然還不是自由港,但韓國政府已賦予該港口不少類似于自由港的政策,十分有利于中國企業在韓國投資建立物流中心、配送和加工包裝中心。
保稅區管委會介紹說:“由于日韓等境外港口具有自由港政策,中國北方的貨箱到日韓中轉,不僅手續簡便、速度快、效率高,而且費用要比上海港便宜20%,比青島港便宜10%。據統計,我國僅2003年流失到韓國釜山港的中轉箱量就達200多萬標準箱,而經韓國中轉的集裝箱量每年則多達400多萬箱。僅中轉裝卸費一項,我國每年就流失4億多美元。”
比如,在不具有自由港的港口,進港貨物先要辦理進口手續,然后再辦理出口手續,最快需要十幾天。但在韓國釜山港中轉只需3天且不用辦理任何手續,而一條大船平均每一天的油耗和折舊成本近25萬美元。
作為對比,2007年洋山保稅港區“僅在部分封關運作的情況下,即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0萬標箱,進出區貨值達到766億美元,國際中轉比例達到10%”。
保稅區管委會測算,保稅港區建成后,每個集裝箱的物流成本可降低350元,僅按青島港現有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計算,每年可節省14.7億元,供貨時間節省3天-5天。而到2010年全部封關運作后可“從釜山的中轉貨源中爭取200萬到300萬的箱量”。保稅區管委會認為:“青島有望在5年至10年內趕上釜山,成為東北亞國際樞紐大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