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8月份CPI、PPI等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公布。其中,PPI繼續上升,高于市場預期,CPI則顯著回落;投資增長比較穩健,略高于市場預期;出口增速較為平穩,而進口增速則出現大幅下滑,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
受翹尾因素大幅下降的影響,8月份CPI回落至4.9%,低于市場預期的5.4%。近幾個月CPI的放緩來自于基數效應(8月份翹尾因素大幅下降1.2個百分點)和食品價格的季節性回落(8月份食品環比下降0.4%),但非食品通脹依然環比上漲0.1%,反映了能源價格調整的間接傳導效應逐漸顯現。此外,CPI中居住類房屋租金價格漲幅繼續回落至3.5%,反映了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疲弱。
PPI繼續上升至10.1%。分項來看,8月份PPI再創新高,主要源于前期國內能源價格調整的逐漸傳導以及煤價上漲,抵消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廠價格進一步攀高,分別上漲33.7%、22.1%、36.1%;燃料動力類價格(包含電力)上漲30.9%;8月份原煤價格上漲38.3%。因此,盡管原油價格和鋼材價格漲幅回落,但8月份原材料及動力購進價格繼續維持高位,達到15.3%。值得注意的是,CPI與PPI倒掛進一步擴大,這將進一步擠壓中下游企業利潤。
政策方面,我們判斷短期內不會出現任何超過市場預期的政策放松。目前,有傳聞政府近期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以提振經濟,或者立即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放松貨幣政策。然而,8月份投資、出口、消費等經濟活動數據好于預期,進一步表明目前仍處于“雙十經濟”(經濟增長10%,PPI上漲10%),即便下半年GDP增速放緩,幅度也有限,不會跌至9%以下。政府沒有必要在此時就推出財政刺激。政府對PPI的進一步攀升是否傳導至CPI仍有擔憂,貨幣政策短期內難以放松,價格性工具預計仍將“維穩”。
我們認為,通脹的回落為理順能源價格提供了契機,中國切忌由于眼前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性回落而推遲理順能源價格。首先,經濟轉型亟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上世紀60至70年代,經濟增長迅速的日本、德國等國家采取了與墨西哥、阿根廷等國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日、德等如今的發達國家走上了低能耗經濟發展道路,而墨西哥等國卻采取補貼、價格管制等方式刺激需求。可見能源效率問題與國家經濟增長關系之密切;其次,能源價格持續補貼未來難以為繼。過去數年,中國的強勁需求帶動了全球大宗商品以及石油價格高漲,盡管目前由于全球經濟進入下降周期而有所回落,但隨著更年輕的新興市場的崛起,大宗商品價格可能被推至更高水平,屆時中國將陷入更大的困境。因此中國應當不失時機地理順能源價格,水、電以及成品油價格方面加快市場化進程,開征資源稅,并輔以嚴格環保節能的法律條例和財政手段,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中國還應加強社保投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促進國內消費。中國家庭儲蓄率高企、消費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社會保障缺乏,國家對于社保的投入遠遜于其他國家。中國政府目前社保開支占GDP比重僅有1.4%,孱弱的社保規模增強了民眾預防性儲蓄動機,降低了消費信心。因此政府亟須加大對于社會保障和公共醫療、教育的財政支出,從中長期推動國內消費,改善經濟結構。
針對近期政府提出的“一保一控”,市場似乎將目光局限于財政與貨幣政策是放松還是收緊。然而,這類需求管理政策的放松或是收緊相當于在供給曲線不變的情形下移動總需求曲線,難以取得增長與通脹的平衡:收緊———則通脹降低但經濟下滑,放松———則經濟提振而通脹上升,正如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的經歷。在這一局面下,供給經濟學更為有效:將總供給曲線外移,既解決了通脹,也提振了經濟。美國總統里根在上世紀80年代上臺后實施拉動供給的經濟政策:放松行政管制,推行私有化,增加勞工市場靈活性,這使得美國工會成員大幅減少,單位勞動力成本增長從上世紀70年代的12%迅速下降至3%至4%并保持至今,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有效防止工資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降低了美國此后的滯脹風險。但中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情況與當時里根的政策形成鮮明對照,勞動力市場日趨剛性,單位勞動力成本已一改前幾年的下降趨勢,目前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這將使總供給曲線內移,滯脹風險增大。
中國不必將目光聚焦短期政策,而應當積極推進結構性改革。目前中國經濟伴隨全球周期進入調整階段,政策難改周期,中國應當利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契機,推進制度改革。除上述價格改革、加強社保建設和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等政策外,還應當進行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以加速城市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以促進創新。 (哈繼銘 作者為本報專家組成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