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多家國際汽車企業與電子企業陸續聯合進行大規模鋰電池投資競賽。這包括豐田與松下、日產與NEC、大眾與三洋、博世與三星,他們認為鋰電池在未來幾年將逐步取代鎳氫電池,引領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方向。 而此時中國汽車企業正在努力研制以鎳氫電池裝配的混合動力汽車,以便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集中展示。
據記者了解,由于擔心鋰電池的穩定性,從“十五”開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并未將鋰電池作為重點方向,而是選擇了鎳氫電池。
6月26日,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鋰電池方面,國內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單就電池材料而言沒有問題,單個電池的性能也不遜于國際先進水平。但組成電池組后,其穩定性、生產一致性、使用壽命等還存在較大問題。
鋰電池大戰
據公開報道,為了減低投資風險、提高技術產業化效率,多家國際汽車生產商選擇了與電子生產商合作的方式進行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開發。
豐田與松下合資的松下電動車能源公司將新建兩座混合動力車電池生產廠,從2009年開始生產鋰電池,并將裝配豐田定于2010年發售的首輛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插入式混合動力車的電池可通過家用電源充電。
鋰電池生產的全球領軍企業——三洋電機將于2009年底開始量產車用鋰電池,并與大眾公司共同開發控制系統。除大眾外,三洋還與福特汽車和本田汽車合作開發鋰電池。三洋的目標是到2015年,占領全球車用鋰電池市場40%以上份額。三洋還在加快開發一種可用于插入式混合電動車的鋰電池,并力爭到2011年開始銷售該產品。
日產也宣布與NEC聯手生產鋰電池,并計劃在2010年推出裝配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
通用汽車與韓國LG化學公司旗下的Compact Power公司和大陸汽車系統公司簽訂了兩份鋰電池合約。
日本GS湯淺公司、三菱公司和三菱電機公司已經投資30億日元(約合1.9億元人民幣)籌建了日本鋰能源公司(Lithium Energy Japan)。三菱汽車將在2009年開始銷售混合動力汽車,并于2010年中期銷售純電動汽車。
隨著上述這些投資形成的產能逐漸釋放,一兩年內,鋰電池就有可能全面取代鎳氫電池。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張彤告訴記者,據他了解,今年下半年,奔馳就有一款裝配鋰電池的混合動力車型上市。
中國路線
此前,國內業界普遍認為鋰電池穩定性差,使用中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而發生自燃,在國內企業的實際試驗中,也曾經發生過裝配了鋰電池的車輛燃燒的案例,因此,并未將鋰電池作為重點研發方向,而是選擇了鎳氫電池。據了解,“十
五”期間,鎳氫電池的研發投入遠大于鋰電池的投入。不過,跨國公司大規模投資鋰電池是否意味著國內的相關技術路線可能要重新選擇?
目前國內企業研發的混合動力車型,比如一汽奔騰混合動力、上汽榮威750混合動力、奇瑞A5混合動力、長安杰勛混合動力等都是采用鎳氫電池。然而,即使要調整技術路線,短期內也很難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張彤表示,據他了解,國際先進水平對鋰電池的控制已經頗有心得,即將突破穩定性瓶頸。而據企業界人士反映,國內的鋰電池原料、電池單體/組件的加工工藝、電池控制等一些關鍵技術還有待突破。而且,生產一致性的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尚不具備量產能力。
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出現電池企業和汽車企業聯合研發的局面。“十一五”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下,參與鋰電池研發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包括: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張彤表示,在鋰電池領域,中國企業還有機會。因為我國此前大力發展消費電子產品為鋰電池產業打下了較好基礎,有利于向動力電池領域發展。
一個可喜的變化是,產業化已經成為“十一五”期間鋰電池發展的主要方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總體專家組成員、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告訴記者,承擔鋰電池研發項目的公司也都被要求在“十一五”末期形成一定的量產能力。
余卓平表示,提高可靠性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改造工藝、添置設備。“十一五”期間,中央政府將在鋰電池研制方面投資6000萬元,同時要求承擔項目的公司按照10倍比例投入配套資金,這樣,總的投資將達到6億元。而據記者了解,“十五”期間,在鋰電池研發上的國撥經費只有800萬元,加上地方的配套經費,大約只有1600萬元。
盡管“十一五”期間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比起跨國公司的巨額投資,國內的投入仍然很少。據了解,僅三洋電機一家公司的鋰電池項目投資額就達到了800億日元(7.767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