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煤炭長協談判已經基本結束,煤炭外貿專家認為,在成熟的國際市場中,煤炭價格的根本決定因素還是供求關系。隨著國際供應逐步恢復,國際供需拐點將至;但支撐國內煤價上漲的因素仍存,短期國內難言價格拐點。
供求決定談判價格
據此前有媒體報道,中日雙方動力煤FOBT(離岸)價格初步敲定為131.4美元/噸,比去年上漲93.5%,但中國神華和中煤能源均表示,這還不能表明談判已經最后結束。
據國際煤炭談判研究者黃騰介紹,中日雙方的談判有個慣例,即直接參與談判的雙方定好價格后,還要回去確認,暫時不能對外公布。日本方面參加中日談判者包括:十大電力公司、水泥業界公司以及一般產業公司的代表,也就是說,幾乎用中國煤的公司都派員參加。
現場參與談判的代表在買賣雙方談判取得一致意向后不會馬上作出最終決定,他們必須要回去向企業主管匯報情況并取得最終的認可。經確認,才能成為最終的年度價格。至于是否把價格對外公開,則要根據中日雙方當時的約定。不過,一般地說,這類年度合同的價格都不會正式公布,只是當被問及時“默認”而已。
黃騰認為,從今年的情況看,131.4美元/噸雖然不一定是最后的價格,但可能性非常大。按照這個價格,雖然中日動力煤FOBT價絕對值高于日澳達成的125美元/噸的水平,但其漲幅卻低于日澳之間125%的漲幅。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談判的時機沒有把握好。
黃騰則表示,每年中日煤炭談判都是一場拉鋸戰,而最終誰會是這場戰爭的“獲勝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談判時機只是因素的一個方面。最根本的,還是要看世界經濟的大環境、國際煤炭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以及中日雙方的供需能力、進出口形勢。
供求形勢突變影響談判
事實上,今年正式開始談判的時間和往年一樣,于1月開始啟動,但國際和國內的形勢發生了突變。從2007年年底以來,世界主要煤炭供應國因各種原因都出現供貨短缺,造成了國際煤炭供應失衡。
由于連日暴雨和洪水,澳大利亞的重點產煤區昆士蘭州的煤礦被迫停產,而斯特拉塔(Xstrata)公司、力拓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麥克阿瑟煤炭有限公司也都受到洪水的沖擊使煤礦生產受阻。其中,僅必和必拓BMA公司就預計,今年將減少生產650萬-750萬噸;另外一家由必和必拓控股的煤礦也預計今年將減產50萬-100萬噸。
澳大利亞受災之初,災情很嚴重,但是嚴重程度沒有評估出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恢復;而當時中國南方正在遭受雨雪冰凍災害,煤炭出口都不給裝船,中國一季度煤炭出口僅1020萬噸,同比下降10.7%,這也減少了國際煤炭供應量。
而受暴雨和洪水影響,南非煤炭生產也大幅減少,加上南非短期內無法緩解的缺電危機,使得煤炭生產出現更大程度的萎縮,煤炭出口量也迅速下降。
此外,由于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和國內需求逐年增加,印尼2008年煤炭出口總量雖然不會減少,但是增速會大打折扣,煤炭出口增幅下降已逐漸成為趨勢。從2010年開始,印尼每年出口的煤炭將控制在1.5億噸以內,而印尼政府已經將限制煤炭出口的條款加進了與煤炭企業簽訂的有關契約中。
世界主要幾個煤炭出口大國幾乎同時受災,使煤炭生產、運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煤炭出口能力隨之下降,在國際市場中煤炭成了緊俏貨。日本每年需要進口1.8億噸煤炭,2008年能否獲得穩定的煤炭供應,在2-3月份中已成日本用煤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本談判代表為了獲得穩定的煤炭供應、保證充足的煤炭貨源,一開始就采取了提高煤炭價格的辦法,盡可能地把澳大利亞能夠出口的煤炭盡量“包攬下來”。此外,2008年初,在中國大幅度減少煤炭出口、新年度煤炭出口許可證遲發、減發的現實面前,日本煤炭用戶擔心中國的煤炭出口量為零,更激發了其盡可能多訂購澳大利亞煤炭的決心。
日本同意澳大利亞動力煤上漲125%,強粘結煤上漲200%的FOBT價格,給澳大利亞煤炭供應商一個當時的最高價,讓澳大利亞方面覺著這價格燙手,于是盡可能地滿足日本煤炭用戶的需求,這樣日本煤炭用戶“燃煤之急”就可基本解決。所以,雖然日澳的煤炭價格同比漲了很多,但對雙方來說都是皆大歡喜。
中日的談判逐漸拖到了4月中旬,當時,澳大利亞煤礦、印尼煤礦、南非煤礦的“災情”評估已經基本有了定論,恢復生產的工作也在順利進行。從整體上分析,日本煤炭的供應已經基本有了保障,留給中國煤炭的就是一些補缺的需求(就某些煤炭消費大戶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已是“可有可無”),中國煤炭供應對日本的市場影響力也就隨之下降,加上澳大利亞BJ現貨價格也開始止升回穩,中日煤炭談判價格自然也受此影響造成低于日澳價格漲幅。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對進口煤炭依賴度極高,日本用煤企業普遍對合同執行率非常看重。在日本人的觀念里,穩定的供貨是第一的,價格是第二的。
另一方面,中日煤炭運距短既是優勢又是劣勢。短距離運送可以節省很多運費;而劣勢就在于,中日之間運貨時間是3天左右,日澳之間要14天左右。澳大利亞國內貨源一旦遇不可抗拒力影響,不能保證交貨時,日本可以從印尼、中國、俄羅斯以及其他地區臨時買一些補充;而中國煤炭一旦遇突發事件,在短短3天左右的時間里,日本沒機會、也沒時間從比中國更近的地方來補充煤源。加上中國是一個“不穩定”的供煤貨源,所以很多企業買中國煤的最基本想法就是“打補丁”,有多少拿多少,沒有的話也無所謂,因此,中國煤炭出口一直構不成東亞市場的主力。中國煤炭出口的不穩定性造成了在國際煤炭貿易中“難以依靠”的局面。
國內煤炭價格難言拐點
黃騰認為,供求關系的變化是影響煤炭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今年年初,幾個煤炭出口大國同時出現災害,并且正好是在價格談判之前。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韓國等不知道今年能購得多少煤。黃騰表示,如果沒有這些意外情況發生,今年煤炭出口價格可能還是會漲,但漲幅應該在20%-30%,不可能像現在這么大。
對于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省這些自身不產煤炭的國家及地區的煤炭買家而言,即使是出“天價”也要先保住基本數量。一旦有了基本數量的保證,再購買時就可以壓價,最終的平均價格也就不是“天價”了。
今年以來,整個世界煤炭市場處于一種微弱平衡狀態,只要不發生事故,煤炭供應就可以保證,一旦出事肯定供不應求。隨著世界主要出口煤國家災害的恢復,煤炭供應將逐漸增加。再加上價格的刺激,產能會大大釋放。比如美國,今年計劃出口煤炭8900萬噸,這對國際煤炭市場而言不是個小數目,一定會影響國際煤價格。
就目前狀況看,如果供應都恢復了,國際煤炭將供過于求,供需拐點肯定會出現。國際貿易中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只要價格高,馬上就會增加供應。俄羅斯、印尼、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開發和出口煤炭,過去很多關了的煤礦現在也在重開,甚至日本北海道的個別煤礦也在計劃重整開業。另外,這幾年價格一高,各國搞科技替代,減少用煤,促使需求相對減少。
“我一直認為國內所謂的拐點是供求關系出現拐點,就是在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煤炭的供應會逐漸多了,拐點就會出現。但是在中國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即使供求關系出現緩和,價格暫時也不會下來。”黃騰表示。
事實上,現實中支撐煤價的因素仍然存在。
首先,現在煤、電兩個行業都已形成較大的集團化,相對壟斷,這造成了政府要兼顧很多集團的利益。過去合同煤價格低,照顧了電力方面的利益。但現在煤炭價格放開了,年初簽訂的年度合同價格與現實的現貨市場價格差距逐漸拉大,再加上國內對執行《合同法》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煤炭企業也就沒有動力去供應已簽合同項下的煤炭,這在客觀上就使中國煤炭市場缺失了相對穩定的長協、年度合同價格,使煤炭現貨市場價格表現得過度活躍,從而給市場帶來相應過度不穩定的壓力。
其次,煤炭價格還涉及到反傾銷的問題。國際輿論總是指向中國政府的補貼,實際上國家并沒有直接給鋼鐵等企業補貼。不過,有兩個因素值得考慮:一是過低的勞動力價格;二是過低的資源價格、環保成本。如同樣品質的強粘結煤,現在國際煤炭市場價格300美元/噸,中國國內市場僅僅是200美元/噸。資源價格、環保成本以及勞動力價格等都存在著類似的低價問題。所以,即使煤炭供求緩和了,國內國際煤炭價格還要逐漸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