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外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創業板市場地位提升,數量增加,發行審核理念更為靈活,上市程序更為簡便。
一些主要的創業板市場更是加大了對中國企業上市資源的爭奪力度。目前,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倫敦證券交易所也已向證監會提交了設立代表處的申請。現在,這些交易所都將中國代表處作為吸引中國企業的一個有力踏板。
創業板在證券市場地位提升
經過多年的整合與發展,目前全球主要創業板市場已經完全改變了低端市場形象,在全球證券市場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納斯達克(Nasdaq)已于2006年被美國證監會批準成為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日本佳斯達克(Jasdaq)于2004年成為了交易所市場;2005年,韓國將韓交所、韓國期貨交易所及科斯達克(Kosdaq)合并成立了新的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科斯達克由此成為韓國證券市場的重要主體之一。一些成熟交易所市場也主動吸收創業板市場,以吸引高成長性的創業企業上市,增強交易所的持續發展能力。如泛歐交易所于2005年設立了Alternext板塊,紐交所于2006年通過合并群島交易所擁有了Arca高增長板塊。
據統計,自2002年到2007年間,全球又有13家創業板市場設立。如2005年印度孟買交易所設立了Indonext市場,目前上市公司已經超過2700家,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印度高科技產業和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2003年德國整合原有的Neure Market,于2005年重新設立了由交易所監管的創業板市場-Open Market,該市場IPO數量在2006、2007年分別達到59家和43家。其他新設立創業板市場的國家還有法國、丹麥、巴西、希臘等。創業板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新增板塊上市標準更寬松靈活
2006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在原有“非風險類”、“風險類”板塊基礎上,新增了“成長型風險類”板塊,以更有力地推動和支持發展中的小企業上市。2007年10月,日本東京交易所宣布將與英國倫敦交易所合作,通過借鑒AIM模式,在現有創業板之外新建一個針對新興企業的市場。
2007年11月,日本佳斯達克市場設立了一個新的板塊——“NEO”市場,意為“新創業機遇/新估值機遇”(New Entrepreneurs' Opportunity/ New Evaluation Opportunity),其目的在于支持擁有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并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投資于這種公司的機會。2007年12月,新加坡交易所將原有的創業板市場SESDAQ整體轉化為新的“凱利板”(CATALIST,意為“催化劑”),該板塊設立更低的入市門檻,同時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上述新板塊都定位于處于更早期、規模更小的新興創業企業,其發行上市標準也都比現有標準更加寬松靈活。這些板塊的建立,是各國證券交易所為應對資本市場全球化的挑戰,同時更好地適應新興成長型企業的需求而做出的新舉措。
創業板上市程序趨于簡便
發行審核方面,韓國科斯達克市場對于申請在“成長型風險類”板塊上市的企業取消了盈利要求,只要求企業提供交易所指定的7家評估機構中的兩家或兩家以上出示的技術評估證明。日本佳斯達克對申請在“NEO”市場上市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企業也沒盈利要求,僅要求在提交上市申請的上一個年度末凈資產為正值。該市場同時設立專門的技術評估顧問委員會,負責對擬上市企業的技術情況進行評價,在做出是否準予上市的決定時,佳斯達克將完全尊重委員會的評估結果。新加坡的凱利板市場仿照英國AIM市場的模式,由保薦人負責評估公司是否符合上市標準,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財務指標、上市市值等均無量化要求,上市文件也無需由新交所審批,只需企業提供必要的運營紀錄即可。
發行程序方面,英國AIM市場是近年來表現最為出眾的海外創業板市場,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簡便的上市程序和低廉的上市成本。在AIM的示范作用下,許多交易所也致力于改進自己的上市程序,以快捷的途徑和低廉的成本吸引上市資源。如香港聯交所在2007年7月公布的檢討其創業板的咨詢文件中,就提出要將創業板的現行慣例編輯成規,將上市審批權由上市委員會下放給上市科,目的是簡化創業板的上市程序,降低上市成本,增加對小規模發行人的吸引力;新加坡的“凱利板”規定,上市公司無需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呈交和登記招股說明書,只需在新加坡交易所的網站上提交招股文件征詢公眾意見即可,整個上市流程因此由原先SESDAQ的12周-17周縮減到5周-6周,大大簡化了創業企業上市的程序,降低了上市成本。
競相爭奪中國創業企業資源
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高成長性與創新能力的新興創業企業群體,這也成為各海外創業板市場競相爭奪的目標。近年來,海外主要創業板市場紛紛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宣傳推廣力度。
目前,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倫敦證券交易所也已向證監會提交了設立代表處的申請。現在,這些交易所都將中國代表處作為吸引中國企業、占領中國市場的一個有力踏板。例如納斯達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徐光勛表示:“在中國設立代表處是為了能夠為中國公司提供最大價值和最高水準的服務,也為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和將要來上市的公司提供更強大的支持。”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鄧肯·尼德奧爾在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開業儀式上表示:“紐交所北京代表處將為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持,進一步深化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不但會加強對大公司的吸引力,也將吸引新興公司赴美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