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達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09.78%,當月順差也高達194.9億美元。專家估計,如果算上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和通過其他方式進入我國的外資,1月份外匯儲備可能增加500億美元。
在境外熱錢大量流入我國的同時,國內的資金面也頗不平靜,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創出8036億元歷史新高。分析人士認為,除了熱錢涌動,物價上漲壓力更是不容忽視,再加上美國經濟增長面臨巨大不確定性,我國的宏觀調控面臨非常大的難度,簡單依靠貨幣政策收緊流動性的緊縮方式難以為繼,宏觀調控下一步應更多打出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拳”,疏堵結合,以期熨平短期經濟波動。
國家發改委官員提出,次貸危機使美國經濟增長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從而給中國經濟增長也帶來不確定性,它的影響可能會超過近期我國南方地區遭受的雨雪冰凍災害所造成的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面臨著新的變化。但抑制不合理的投資增長和保持物價穩定,仍是2008年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這表明,緊縮的貨幣政策或許不會有太多松動。
當然,面對熱錢涌動,貨幣政策首當其沖,那么央行會如何調控呢?如果加息,勢必引起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熱錢將繼續涌入中國。而且,考慮到當前物價結構型上漲有向成本推動型上漲轉變的趨勢,加息反而會進一步助推成本推動型通脹。因此,加息的可能性在短期內并不大,但回收流動性的需要又使央行不得不做出反應。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加大發行央票等常規性對沖手段外,回收流動性的重任可能需要準備金率來擔綱。
從成本上考慮,央行使用準備金率工具的成本只有1.89%(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大大低于目前4%左右的一年期央票利率。而且,準備金率工具能直接指向銀行貸款沖動,在當前商業銀行利潤較高增長的時期內,央行還有繼續使用該工具的空間。另據了解,央行正在研究差別準備金率,即針對不同銀行征收不同水平準備金率的政策,在劃定某個時點之后,對商業銀行存款新增量部分征收較高的準備金率水平,而對原存款余額保持原來的準備金率水平的政策。通過這種政策工具,既可以著力打擊銀行的突擊放貸行為,也可以減輕部分超儲率有明顯下降趨勢的中小商業銀行的壓力,也易于狙擊熱錢。
在用貨幣政策堵截流動性的同時,分析人士認為,更需要用相對靈活的財政政策來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問題。
一方面,應通過適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快災區恢復生產步伐,保證國內商品市場供應;同時,還應進一步提高財政的均等性,促進國內消費水平提高,只有加大啟動內需力度,才能加大消費這駕馬車的“馬力”。
另一方面,財政政策還應在稅收上做文章,通過適當調整稅收政策,如抑制農產品及相關產品出口,鼓勵緊缺產品進口,才能從源頭上穩住物價。(記者 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