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一次重點行業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會議上,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成為關注重點。一直在國際貿易中遭受調查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可能第一次在國內向外資企業揮起反傾銷大棒。一消息人士稱,目前商務部已經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達成初步協議,開展汽車行業零部件重點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具體方案可能在明年初實施。
現狀:本土零配件難入整車配套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一家零部件企業中層。他表示,“我們不怕競爭,技術問題也可以解決,但是這些外企握有的‘尚方寶劍’讓我們無可奈何。”
他所說的“尚方寶劍”,指的是配套體系,國內很多外商零配件廠本身就是汽車集團的子公司,隨著整車來到中國安家落戶,在各個方面受到母品牌的庇護。“我們可以去競標項目,但汽車廠商要求我們把零配件送到其本土去檢驗,檢驗費用非常昂貴,一來一去需要兩個月時間,到最后,合不合格也是他們說了算。”
隨后,記者采訪了廣州本田相關部門。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廣州本田有嚴格的配套體系保證質量,并且每年都會評審多家本土零配件企業,如果產品合適,廣本還會出資改造其生產線,并派出技術人員幫其培訓員工,然后再試生產。“一般我們要花3~4年時間來培養一家零配件企業”。
對此,一位對廣東零配件市場做過深入調查的業內人士劉先生卻有不同看法。他說,廣本90%的配套零配件企業背后都有日資的身影,民營企業想要進入這個“圈子”難如登天。“不過這一點廣州豐田有很大改觀,廣豐高層一直在力挺國內民營企業的產品,比如福耀玻璃等。”
對于廣東本土零配件企業發展,劉先生表示形勢不容樂觀,即使進入配套體系的零配件廠也只是一個“打工仔”。劉先生說,“我去參觀過一些給日系車做配套的廠家,他們的工作簡單到就是生產再生產,產品圖紙、技術都由廠家提供,這些圖紙詳細到連你的材料該向哪一家廠家買都標明了,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這種生產模式大大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時間一長,這種企業就會變成某一廠家的直屬零配件廠,失去了競爭力,因為它的生產線、工藝都不適合再給其他廠家做配套。
對于商務部即將進行的零部件反傾銷調查,劉先生表示可以改善本土零配件企業目前的困境,但也很難有根本性改變,因為行業規則已經根深蒂固,很多車廠與零配件廠已經形成默契,有些甚至從整車設計就開始配套,想改變這種現狀很難。
進展:國產零部件明年或可反傾銷
據了解,中國還沒有汽車類產品針對外國同類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目前,中國本土品牌汽車類產品企業超過5000家,資金和規模小,缺少核心技術,集中度低,無序競爭嚴重,加上國際巨頭的沖擊,整體效益極其低下,形勢非常嚴峻,甚至比整車行業更為糟糕。至今,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應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國開展業務,在華進行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外商獨資或合資的企業達到近1200家。
據悉,按計劃明年中國將建立完善的汽車產業安全預警體系,擴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監測范圍。該體系不只是指導國內企業如何處理國外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同時針對國外產品對國內形成的產業安全問題,國內企業也可以發起針對國外產品的反傾銷調查。而如何認定進口零部件構成反傾銷,還在論證過程中。
尷尬:廣東零配件一直貼牌生產
在整車廠嚴密的配套體系下,留給民營零配件企業的空間已經很小。“我們現在一直在做OEM,也就是貼牌生產,或者給大的零配件廠做配套,等于給廠家做二、三級配套,要不然就走售后市場或者出口,生存壓力很大。”廣東一家民營零配件企業老板黃先生對記者說。
“我們的產品走售后市場,是當副廠件來賣的,質量差不多,但價格要比正常件便宜許多。”黃先生說道,“但很多車主還是愿意花很多錢買正廠零配件,這沒辦法。”“現在大部分民營零配件企業都沒有競爭力可言,因為一直沒有市場,不少本土汽車品牌走的也是全球采購路線,我們能爭取的訂單不多。”
“我們還是努力打入一些廠家的配套體系吧,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談及企業未來,黃先生說得有點無奈。(馬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