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障措施
積極推進歷史性轉變,著力克服長期制約環境保護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強法制,增加投入,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一)促進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四類主體功能區,既是優化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更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基礎性、長遠性的根本措施,也為強化國家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宏觀調控和分類指導提供了依據。
1.加強地區分類指導。
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框架下,西部地區要強化生態保護,依據國家政策和規劃,穩步實施生態退耕,繼續推進各類生態建設工程,建設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大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強資源開發活動的環境監管,控制和防止重化工業和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強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污染與水土流失防治;東北地區要加強黑土地水土流失和東北西部荒漠化綜合治理,加大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礦山的生態修復,推進松花江、遼河、鴨綠江等流域和界河的污染治理,加快生態省和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步伐;中部地區要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力度,有效維護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東部地區要率先推進歷史性轉變,率先還清舊賬,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大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幅度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2.逐步實行環境分類管理。
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劃的要求,對四類主體功能區制定分類管理的環境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實行分類管理。
在優化開發區域,堅持環境優先,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實行嚴格的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制度,率先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污,解決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
在重點開發區域,堅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科學合理利用環境承載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增產不增污,基本遏制環境惡化趨勢。
在限制開發區域,堅持保護為主,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與保育,逐步恢復生態平衡。
在禁止開發區域,堅持強制性保護,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嚴格監管,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破壞。
3.重點支持西部地區環境保護。
按照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和政策,加大對西部地區環境保護支持力度。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政策指導,嚴格控制污染向西部地區轉移。優先在西部地區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國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污染治理資金和能力建設資金,盡可能向西部地區傾斜。按照自愿互利原則,提倡東中部地區幫助西部地區加強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好對口援助西藏工作。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減少污染,推進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1.強化環境準入。
在確定鋼鐵、有色、建材、電力、輕工等重點行業準入條件時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準入條件和排放標準。已無環境容量的區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
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規,加大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設備和企業的力度。把淘汰落后作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2.加快推進循環經濟。
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制定相關配套法規,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推進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省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推廣循環經濟先進適用技術和典型經驗,建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程。加快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評價指標體系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技術指南,建立推進清潔生產實施的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推動企業積極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標準或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物質的企業,要依法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3.大力開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按照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原則,把節能節水節地與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統籌規劃,同步實施,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重要措施,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三)完善體制,落實責任。
適應環境保護新形勢,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分清政府和企業職責,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1.加強國家監察。
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對全國環境保護的評估、規劃、宏觀調控和指導監督。加快建立大區督察派出機構,加強區域、流域環保工作的協調和監督,查處突出的環境違法問題。
2.加強地方監管。
堅持地方政府對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落實政府環境責任。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強評估和考核。
3.落實單位負責。
綜合運用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和其他組織嚴格執行環境法規與標準,自覺治理污染,保護生態。建立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行職業資格管理。
4.加強部門合作。
逐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增強環境監管的協調性、整體性。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各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領域環保工作。環保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統一環境規劃,統一執法監督,統一發布環境信息,加強綜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