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關注。那么,什么是財產性收入,這背后蘊藏著什么含義?對這個涉及到居民收入統計的術語,新華社記者就此連線了國家統計局有關部門的專家。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陳小龍表示,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潛力很大。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投資渠道的拓寬,百姓財富的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在這幾年增速非常快。預計2007年的增速會更快。“財產性收入快速提升,將是一個大趨勢。”
據介紹,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測算來看,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40多元。“雖然基數小,但是發展潛力很大。”陳小龍說:“拿這兩年來說,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為19.7%,2006年增幅為26.5%。”(據新華社電)
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財富
——十七大報告首提“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內涵豐富、新意十足,這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
十七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高級客戶經理劉紅是一名基層金融服務人員,在她眼里,這句話中的每一個詞匯都具有新意。
劉紅代表說,“創造條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機會;“更多”意味著覆蓋面更廣;“群眾”就是咱老百姓;“擁有”就是合理合法擁有;“財產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財富,涉及到諸多金融理財方式;整句話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讓老百姓的財富保值增值,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財富。”
作為一個專業經濟術語,按照國家統計局專家的解釋,“財產性收入”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報告一到手中,就發現了這個新提法,引起了我很大興趣!”十七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駐地說:“財產性收入必然會涉及到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等,還包括投資金融產品,涵蓋了儲蓄、債券、保險和股票等。”
背景資料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老百姓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當前居民儲蓄在15萬億元左右。而隨著股市等金融市場的繁榮,百姓投資理財熱情高漲,到今年10月初,滬深兩市投資者開戶數超過1.2億戶;基金資產凈值總計已超過3萬億元,基金投資賬戶數超過9000萬個。
尚福林代表說,資本市場是涉及投資金融領域最直接、最廣泛的場所,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增加創造財富的機會,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共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十七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說,目前百姓收入包括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前者涉及股息、利息、分紅等收入,也就是財產性收入。報告的這個新說法,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不光來自工資,國家還將創造條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
“報告的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財富,能使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郭樹清代表說,“這也正暗合了報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新要求。”
十七大代表、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說,財富的增加要靠保值增值,這個新提法體現出了時代的特點。
十七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說,作為金融領域的代表,他非常關注報告中關于“財產性收入”這個“新詞匯”。這些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老百姓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除了薪酬收入之外,還有其他正當合法的收入,比如通過儲蓄、國債、基金、投資股市等方式來創造財富。
姜建清代表說,隨著國家金融的發展和創新,老百姓還將會擁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比如通過QDII、境內居民可以投資香港股市等。 (張旭東 韓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