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歐盟商會的一個重要聲音,2007年年度《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下稱《建議書》)昨日發布,中歐貿易失衡、中國監管環境改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構成歐盟在華企業關注焦點。
這是中國結束加入WTO五年過渡期后,中國歐盟商會第一次發布該《建議書》。
該報告認為,隨著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中國的商業環境依然對歐盟企業具有吸引力,但在華運營的外資企業所處投資環境也正在變得更為復雜和更具挑戰性。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盡管在法律法規體制上取得了切實的進展,某些行業的企業在如技術轉讓等領域中,面臨著新的或更為復雜的要求。知識產權保護仍然是主要的關注點。”
《建議書》指出,中歐貿易持續繁榮,然而并不足夠。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2006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27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1819.8億美元,同比增長26.6%。
對于雙方貿易失衡,《建議書》指出“目前的貿易失衡,對中國而言,經濟上不可持續,對歐洲而言,政治上不可持續”。
伍德克透露,據為歐盟委員會所做研究表明,由于當前貿易壁壘,歐盟損失價值214億歐元的商業機會,在當前中歐貿易關系表現為歐盟對中國存在巨大逆差且差額不斷擴大,到年末時,貿易逆差預期突破2000億歐元,在此種態勢之下,歐洲不會不采取行動。
另一方面,《建議書》也明確地指出:“如果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論是歐洲經濟還是中國經濟都不會從中得利。”
在改善監管環境方面,《建議書》高度贊譽了中國《勞動合同法》和《物權法》是在制定過程中公眾磋商的優秀范例,并提出鼓勵為立法程序設定統一的公眾磋商制度,同時,《建議書》提出希望在法律法規頒布和生效之前應留出足夠過渡時間,以便相應企業能夠有時間適應新的法律狀況。
“例如有關增值稅出口退稅的重要變更給商會會員帶來同樣困擾。”伍德克表示,這有可能影響企業對于中國法律系統的可預測性的信心。
《建議書》表示,歐盟商會在《專利法》第三次修訂草案擬定過程中提供了意見與建議,并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了討論,并贊譽中國已建立50多個知產投訴中心。
同時,《建議書》也指出,歐盟海關查獲的假冒產品有80%以上來自中國,期望為有效威懾侵權人,中國可以執行更有力措施。
《建議書》是中國歐盟商會的核心年度刊物,借此將歐盟公司在華業務中最關注的問題傳遞給中國和歐洲各國政府決策層。(馮迪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