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期出臺了一個又一個標準,不斷抬高相關產品的準入門檻。已經實施的《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REACH),已讓眾多出口歐盟的中國企業應接不暇。將于今年8月11日實施的《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又將使更多的中國企業面臨全面挑戰。
EuP“管住”計算機、電視、冰箱、洗衣機……
EuP指令被視為歐盟設立的又一道“綠色關卡”。根據歐盟公布的有關資料,EuP原則上包含除車輛以外的所有用能產品,涉及機電整條產業鏈,對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后期處理等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環保節能要求。具體產品包括鍋爐、熱水器、計算機、傳真機、復印機、打印機、電視、辦公室和街道照明裝置、住宅室內環境調節裝置、電動馬達、電風扇、冰箱、洗碗機、洗衣機等。
歐盟委員會表示,推出這一指令的目的在于推廣生態設計理念。所謂生態設計(Eco-design)理念,指的是在設計階段即開始綜合考量環境影響,提高產品環保性能,因為用能產品以多種方式對環境產生影響,如消耗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產生廢品,釋放有害物質,對氣候變化帶來負面影響等。歐盟將與工業、環保、消費者方面的非政府組織一起磋商協作,提出改進產品環保性能的最有效方法。譬如,對洗衣機消耗能源、水與洗潔劑的水準,對噪音與回收能力等都進行綜合衡量,可具體細化到保證洗衣粉所含添加劑的使用不會導致耗能與耗水量的增加。簡而言之,歐盟將會就不同類別產品設立具體環保指標,屆時不能達標的產品,不管是在歐盟區內還是區外生產的,都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
歐洲商業聯合會負責環境與交通事務的顧問克里斯特爾·戴維森女士向本報記者介紹說,EuP現還只是個框架指令,尚未到具體執行階段。目前,辦公室與街道照明裝置、通信產品、洗衣機等19個產品類別的專業小組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歷時6個月到24個月不等。專業小組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后提交給歐盟委員會。戴維森說,從今年7月以后的3年時間內,每年都會有一些專業小組完成報告。最早進入具體落實的產品將有可能是街頭照明設施,但初步估計要等到明年初之后。
韓國政府花100萬美元應對EuP
據報道,大型電子產品制造商們早已聞風而動。飛利浦公司已開始完全針對EuP指令進行產品研發;三星電子也從產品研發著手,通過實現生態設計過程、運行全球回收與再循環系統等幾個階段來節約資源和能源,普及生態材料;LG電子也借助落實生態設計指南、生態設計實例和再循環評估工具等建立基于網絡的生態設計系統。韓國政府則花100萬美元啟動了 “應對歐盟EuP指令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專門針對EuP指令的落實措施制定戰略并開發工具。
“我們一直在努力向制造商們發出信息:這是歐盟的新指令,你們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如果到時你們的產品無法達標,那就只能退出市場。”戴維森這樣說。她認為,歐盟推出的EuP指令,目前還不為大眾所知。但從長遠來說,是有利于環保與氣候變化的,預計會得到公眾輿論的大力支持,因而“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
一位來自歐盟成員國的專家指出,以歐盟今天的實力,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已舉足輕重。為充分發揮自身在環保方面的優勢,歐盟不斷打出“綠牌”將是大勢所趨。與其將這些“綠色舉措”看成是“壁壘”,倒還不如將其視為機遇更明智。事實上,企業借機變害為利的例子著實不少。日本企業尤其突出。記者前不久到豐田汽車歐洲公司采訪,受訪者對歐盟將于2012年把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130克/公里的標準怨言頗多。但抱怨歸抱怨,牢騷的背后卻是加倍努力。事實上,緊跟歐洲標準,最大限度地實現“當地化”,正是豐田公司在歐洲取得成功的要訣之一。眾多日本企業正是由于能夠應對“高標準、嚴要求”,才得以在國際市場挺立潮頭。
EuP針對的產品80%來自中國
歐盟有關官員公開聲稱,EuP指令所針對的產品將有80%來自中國。據國內有關專家的說法,該指令真正進入落實階段以后,對中國家電行業所造成的損失將不低于500億元人民幣。在戴維森看來,它對中歐貿易造成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要視中國企業的應對態度而定。
面對歐盟不斷推出的“綠色標準”,中國企業首先需要認清形勢,借機提高產品生產標準,加快結構調整,真正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實際上,中國企業與歐盟打交道這么多年,已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國內不少紡織出口企業,在遭遇歐盟配額“阻擊”之后,加快了產品的升級換代,著意提高產品附加值。“化長痛為短痛”,無疑有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其次,應及時掌握信息,對于布魯塞爾的“風吹草動”保持高度敏感,一旦EuP有新的進展,便應加強研究,盡速尋找應對之策。再次,可通過一些相關機構對歐盟的標準制定施加影響。歐盟在拿到專業小組的報告之后,將與“磋商論壇”的代表們進行磋商。該論壇由歐盟成員國代表、工業(包括中小企業與手工業)、工會、貿易商、零售商、進口商、環保組織以及消費者組織等共同構成。中國企業應爭取在標準設定階段,讓這些歐洲人“聽到中國企業的呼聲”。 (章念生)
鏈接:
非關稅壁壘ABC
非關稅壁壘是指國際貿易中除關稅以外的一切直接或間接限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法律和行政措施的總稱。其內容繁雜,包括對海關及進口程序、進口費用的管理,對貿易額的限制,對檢驗標準的制定及政府參與貿易進行出口補貼,等等。非關稅壁壘比關稅更具隱蔽性、歧視性和針對性。這些措施在世界貿易的總體關稅水平下降、作用降低的情況下,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手段。常見的非關稅壁壘包括以下幾種:
技術性貿易壁壘:商品進口國在實施貿易進口管制時,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嚴格繁雜苛刻的技術標準、衛生檢疫標準、商品包裝和標簽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這些標準和規定往往成為引發現代國際貿易糾紛的重要根源。
綠色貿易壁壘:又稱“綠色壁壘”,常以保護有限資源、環境或人民健康為名,對外國商品進口專門設置障礙。“綠色壁壘”往往以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使出口方難以預見其內容及變化,難以適應和應對,現在被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利用。
勞工標準壁壘:勞工標準的內容主要有:廢除強制勞動;禁止勞改產品出口;嚴禁使用和剝削童工;非歧視的工資水平、同工同酬;實行最低工資標準,保證勞工的最低工資水平;工人有自由結社和集體議價的權利等。有些發達國家試圖把勞工問題同貿易捆在一起解決,以期削減發展中國家的勞動成本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