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油價每上漲100元/噸
從7月開始,國內航空公司從中航油采購的航油價格每噸再次下調50元。這已經是今年國內第四次下調航油價格。
當天,航空股應聲上漲。中國國航(601111.SH)升2.55%至10.04元/股,南方航空(600029.SH)升7.23%至9.20元/股,上海航空(600591.SH)升9.94%至6.86元/股,海南航空(600221.SH)升5.93%至6.25元/股。
股市過敏反應說明了油價對航空業的影響之大。
由于航油是航空公司主要的成本支出,在我國航空公司的成本構成中,航空油料成本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比例平均在20%以上,國外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一般只占總成本的8%-12%。此次航油價格下調無疑減輕了航空公司的成本,增加其利潤。
中信證券分析師馬曉立此前表示,根據其對2006年整體情況的測算,油價每上漲100元/噸,東航將會減少凈利潤2.2億元,南航減少2.5億元,國航減少1.8億元。
然而,近日同樣來自中信證券的分析指出,油價波動對航空公司盈利影響在減弱。因為一方面隨著需求趨旺、客座率提高、航空公司機型優化以及管理改善,航空公司抵抗油價上漲的能力在不斷提高。另外一方面,燃油附加費已經恢復征收,油價上調之后燃油附加費也可能隨之上調,對航空公司而言能部分轉嫁成本。2006年國航燃油附加費能覆蓋60%-70%航油漲價帶來的成本。
工業利潤:受到高油價威脅
國家統計局6月27日發布數據表明,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現利潤90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0.41,比上年同期提高21.79點。
從上述統計數字不難得出工業利潤較為“紅火”的判斷。但這種紅火是出現在油價逐漸回落的背景下的。
分行業來看,1-5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下降18.3%,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利潤增幅也有所回落。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諸建芳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1-5月份的數據可以判斷出,我國工業利潤增長出現了向中下游行業傾斜的趨勢。
“除了上游采掘業,幾乎沒有任何產業愿意看到成品油提價。”國泰君安分析師侯繼雄曾如是說。來自天相投顧的分析表明,處于上游的采掘業在前期受到國際油價回落的影響其利潤增長有所放緩,由于近期國際油價處于高位波動態勢,因此我們預計國內采掘業利潤增速繼續回落的空間已經有限。由此,中下游工業行業的利潤將受影響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下游的工業企業因高油價抱怨的時候,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史丹的觀點有所不同。她分析了油價上漲對整個工業平均利潤的影響后認為,近5年成本費用利潤率是穩中上升的,石油價格對國內工業的影響并沒有到不合理的程度,還是在合理的范圍內。
石油業:催生亞洲“最賺錢”企業
2006年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兩次上調,是中石油成為亞洲最賺錢企業的第一推動力。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在今年年初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說:“中石油是亞洲最盈利的公司,不是之一,是第一。”
2006年國際油價從年初一桶約40美元上漲到年末的約60美元,受此影響,國內汽、柴油等成品油價上調兩次。國際油價的一路暴漲,是將中石油再次推上亞洲最賺錢公司的第一“發動機”。
中石油有關人士分析說,在2006年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的一大背景下,中石油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氣等銷售單價全面水漲船高:全年原油實現價一桶從2005年的48.37美元,提高到59.76美元,汽、柴油等成品油年均實現價則從一噸400美元,提高到500美元以上。2006年,中石油共加工原油7.85億桶,比上年增加3270萬桶,增長4.3%。生產汽油2202.7萬噸,增長2.9%;生產柴油4422.7萬噸,增長2.9%。
我國目前的定價機制,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中充分受益,業績取得了“爆炸式”增長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原油及成品油的供應都有國內自產與進口兩種途徑。其中國內自產的原油及成品油價格的確定取決于國家發改委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與國內實際情況制定的基準價。具體說,國產原油基準價格是由國家發改委根據上月國際市場相近品質原油的離岸價格加上關稅確定的,貼水或升水由購銷雙方根據原油運雜費負擔和國外油種的質量差價及市場供求等情況協商確定,這樣使得國內原油定價滯后于國際市場價格一個月。在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背景下,擁有開采權的中石油、中石化在油價上漲的時候便有了“大賺”的機會。(趙艷紅 謝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