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六成人預期房價繼續漲 追求中大套型傾向仍存在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6年10月-2007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青島、廈門、深圳、杭州、武漢、成都、西安等12城市消協組織對218個普通住宅小區、樓盤開展了“商品住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活動。

超過七成的消費者了解“中小戶型房貸鼓勵政策”

對于2006年6月開始,規定“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考慮到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購買自住住房且套型建面在90平米以下仍執行20%”的政策(以下簡稱“中小戶型房貸鼓勵政策”),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三成的消費者對該政策“不了解”(見圖表1-1),其中重慶、杭州消費者的知曉度最低,超過1/3的消費者不了解(見圖表1-2)。進一步分析顯示,文化程度和收入越高的消費者中,了解該政策的消費者比例越高。總的來看,70%以上消費者對于政府鼓勵購買中小戶型的政策是了解的,對政策的關注度和知曉度較高。

圖表1-1 消費者對中小戶型房貸鼓勵政策了解情況

圖表1-2 各城市消費者對中小戶型房貸鼓勵政策了解情況

城市名稱

非常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北京

12.0%

54.9%

33.1%

天津

12.0%

59.3%

28.7%

上海

20.7%

54.8%

24.5%

重慶

10.2%

50.9%

38.8%

大連

10.8%

63.1%

26.0%

青島

20.3%

49.8%

29.9%

廈門

13.1%

67.4%

19.5%

深圳

14.8%

56.3%

28.9%

杭州

16.8%

49.9%

33.4%

武漢

19.2%

59.2%

21.6%

廣州

24.3%

64.1%

11.7%

成都

24.5%

50.8%

24.7%

西安

31.1%

44.9%

 24.0%

房價水平遠高于消費者期望

調查結果顯示:64.2%的消費者認為合理的房價在2000-5000元/平米之間,其中選擇合理價格是3000-4000元/平米的消費者比例最高,為24.1%;其次是2000-3000元/平米,比例為22.5%;第三位的是4000-5000元/平米,比例為17.6%(見圖表2-1)。由于地區差別,不同城市消費者對合理住房價格的判斷差別很大(見圖表2-2),總體來看,絕大多數遠低于該城市住房實際銷售/成交價格水平(見圖表2-3)。以北京為例,有84%的消費者認為房價在6000元/平米以下比較合理,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6年12月北京住宅銷售均價已達到7310元/平米。

圖表2-1  合理住房單價(元/平米)分布

圖表2-2 各城市消費者的合理住房單價(元/平米)分布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大連

青島

廈門

深圳

杭州

武漢

成都

西安

2000以下

4.4%

3.14%

1.57%

23.2%

4.5%

25.9%

2.0%

2.6%

3.1%

28.0%

1.9%

9.9%

2000-3000

13.8%

28.8%

3.5%

52.9%

21.6%

38.9%

10.0%

4.3%

4.6%

48.8%

11.6%

30.9%

3000-4000

27.5%

40.2%

14.4%

19.9%

36.1%

20.3%

30.2%

12.4%

15.2%

15.8%

59.2%

43.4%

4000-5000

21.8%

19.5%

20.0%

2.7%

25.2%

11.8%

38.8%

21.6%

22.0%

4.1%

22.3%

12.4%

5000-6000

16.1%

6.8%

18.9%

0.7%

7.6%

1.8%

10.1%

22.8%

19.5%

0.9%

3.9%

2.5%

6000-7000

9.5%

1.1%

17.5%

0.1%

3.4%

0.2%

4.5%

15.5%

17.8%

0.3%

0.0%

0.4%

7000-8000

4.6%

0.1%

11.7%

0.2%

1.2%

0.3%

2.7%

9.6%

11.7%

0.1%

1.0%

0.3%

8000-9000

1.5%

0.0%

5.0%

0.1%

0.4%

0.0%

1.4%

4.7%

3.7%

0.1%

0.0%

0.0%

9000-10000

0.6%

0.2%

3.9%

0.0%

0.1%

0.0%

0.2%

3.8%

1.5%

0.1%

0.0%

0.1%

10000以上

0.0%

0.1%

3.4%

0.0%

0.0%

0.8%

0.2%

2.6%

0.7%

1.9%

0.0%

0.1%

 

圖表2-3 各城市商品住房銷售/成交均價(元/平米)


   六成消費者預期房價繼續上漲

調查結果顯示:12.6%的消費者預期房價比現在漲得還快;選擇“以現在的速度上漲”的比例為17.2%;預期房價上漲但增速放緩的比例為31.2%;認為房價會以某種形式下降的比例為25.6%(見圖表3-1)。可見,六成消費者認為房價還會上漲,其中的多數認為房價會以低于目前的速度繼續上漲。

在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消費者限于實際購買能力,多數對過高的房價心有不滿,而消費者對房價增速趨緩的預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對房價調控預期效果的謹慎樂觀心態。這表明,消費者期待著盡快出臺更加有效的房價調控措施。

圖表3-1 各城市消費者對價格走勢的預期

消費者購房時最關注價格和建筑質量,追求中大套型的傾向依然存在

當問及消費者對購房時考慮哪些因素時,調查結果顯示:建筑質量、價格和環境是消費者關注較多的因素。從12個城市具體情況來看,各城市消費者購房時關注因素差異較大。如北京、天津、上海、廈門、深圳的消費者購房時關注的第一位因素是價格,重慶、大連、青島、武漢的消費者購房時關注的第一位因素是建筑質量,而杭州消費者購房時關注的第一位因素是地段,成都消費者購房時關注的第一位因素是環境(見圖表7-1)。

當問及消費者的理想戶型和房屋使用面積時,調查結果顯示:在戶型方面,超過四成的消費者傾向于三室兩廳兩衛的戶型;在面積方面,超過八成的消費者傾向于80-150平米的住房(見圖7-2)。可見,多數消費者在住房消費方面有追求中大套型的傾向。

目前,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環境緊張,國家正采取措施重點發展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要求各地90平方米以下住房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對此,廣大消費者應理解支持,減少住房消費中貪大、超前、過度消費的傾向。

圖表7-1 購房主要考慮因素情況

 

首先考慮因素

其次考慮因素

再次考慮因素

北京

價格

建筑質量

地段

天津

價格

建筑質量

地段

上海

價格

地段

環境

重慶

建筑質量

環境

價格

大連

建筑質量

價格

環境

青島

建筑質量

價格

地段

廈門

價格

建筑質量

地段

深圳

價格

環境

建筑質量

杭州

地段

建筑質量

價格

武漢

建筑質量

價格

地段

成都

環境

建筑質量

地段

西安

建筑質量

環境

價格

 

 

圖表7-2 消費者理想戶型使用面積分布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投資需求強盛 下半年將迎房價反彈高潮
厲以寧:股指大跌不會引發房價暴漲 對中國牛市有信心
中國樓市期待軟著陸 專家坦言房價下降可能性小
房價反彈有望延續到年底 固投高潮73個月不退
張曙光談中國經濟:房價今年不可能降  
郎咸平:以抬高地價創造GDP 房價更高傷害百姓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