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漲聲四起,領漲者非貿易順差莫屬。前五月,貿易順差如脫韁野馬,狂奔不止,總額至八百五十七億美元,同比增百分之八十三。錢多了,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佐證,卻也帶來成“漲”的煩惱。
于外,美歐等貿易伙伴最喜歡且最擅長拿“不平衡”說事,貿易順差無疑成為其對中國施壓的最好借口。隨著順差的激增,美歐對華要價水漲船高,從取消“不公平”國內補貼到人民幣大幅升值再到擴大市場準入,胃口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其對華貿易制裁日益頻繁,手段愈趨強硬。
于內,長期的巨額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不斷膨脹,國內流動性嚴重過剩,人民幣升值壓力倍增,宏觀調控處處受制。
這些,無一不是貿易順差“惹的禍”,與中國以往過度鼓勵出口、產業結構過于集中在中低端等相關。但若將禍因完全歸結于中國,確實也有失偏頗。
事實上,中國進出口失衡僅僅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的一個縮影,也是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產物。當前,鑒于中國要素價格的相對低廉,不僅美歐等國在華大量投資設廠,而且日韓等國也將生產能力轉移至中國,使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外企驅動型的出口增長很難遏制。
再看占中國貿易順差很大部分的中美貿易順差。當前,美國已完成了產業結構升級,中低端產品基本已退出生產領域。即使不從中國進口,美國也得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中低端產品,滿足國內民眾寅吃卯糧式的消費。因此,只要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格局不改,其龐大的貿易逆差就難以消除,只是逆差來源國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再轉移到中國而已。
雖然順差陡增非中國一方之過,但天天被人拿著當籌碼“漫天要價”,也不好過。特別是不平衡導致的貿易摩擦加劇,與中國一貫倡導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甚相符。
為了消除成“漲”的煩惱,中國做出了諸多努力,“獎入限出”是個中要義。
目前,中國官方對于“獎入”的支持力度空前。除了廣泛利用廣交會、信貸支持、雙邊優惠貿易安排以及進口便利化、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鼓勵企業大量進口外,由政府出面組織的采購團在國外單次采購金額亦屢創新高。
“限出”方面,增加加工貿易禁止類、限制類目錄,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大范圍調整出口退稅等重拳頻出。即將于七月一日起實施的出口退稅大調整更是涉及兩千八百三十一項商品,占海關稅則總商品數的三成七,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當前的問題是,憑借自我約束,中國固然可以“人為”地減少出口。但增加進口,卻不是中國自己能說了算的。貿易總是雙向的,有出才有進。如果美歐等國一味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對中國真正想買的東西太過吝嗇,貿易平衡在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中國還將在經濟成長和貿易順差成“漲”中痛并快樂著。(記者 俞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