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輪胎巨頭紛紛表示將業務重心移至中國,提高在生產、采購、營銷網點方面的投入。業內人士認為,距國巨頭在華增加的投入覆蓋了產業上下游,是一種全局式的進攻戰略,這將對國內企業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影響。
世界巨頭悉數到齊“圈地運動”如火如荼
據了解,截至目前,來華投資的外資輪胎企業已達20余家,約占國內輪胎企業的1/10。且世界排行前十位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基本上都擁有二至三家合資或合作企業,但是,這些外資巨頭并不滿足于此。
排名世界第一的法國米其林輪胎就表示,將其在上海的合資廠投資建設成米其林集團全球最大的轎車及輕型載重子午胎生產工廠之一,并打算在中國南方再建一家輪胎廠,以完成從北到南的布局。
另一輪胎巨頭普利司通則在沈陽通過并購建立了第三工廠后,又成立了天津輪胎公司,并在對其在惠州和無錫的工廠及技術中心投資一億美元以上。普利司通在中國已擁有四家生產基地、一個培訓中心和兩個研發機構。
此外,美國固特異輪胎去年在中國吸引了數百家零售加盟店,平均每天開設兩家加盟店。固特異公司董事長兼CEO在其股東年會上說,通過在華采購輪胎、設備和原材料等,固特異去年節省了上千萬美元資金,該公司將繼續擴大在華業務。
新加坡佳通輪胎先后在合肥、福建莆田、重慶、銀川建輪胎生產基地;意大利倍耐力在中國的轎車輪胎生產線會在今年第三季度建設落成,實現投產。德國大陸公司也在中國投資建廠,將投資三億歐元在中國建設輪胎廠,并在上海設立亞太總部。
單純生產向生產服務轉型全局式立體式布局基本完成
其實,輪胎巨頭們早在十幾年前就已陸續進入中國,受低廉的生產成本吸引,其多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多個生產基地之一。“過去,國外輪胎公司往往選擇一家中方合作伙伴,在一個地方建立輪胎生產基地,是單點合資、立足一地的橋頭堡式布局。”業內專家表示。
然而,橋頭堡式布局很快就不能滿足外資巨頭對中國市場的眷顧。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呈井噴式增長,從2002年到2005年四年間,中國輪胎市場一直保持爆發式增長。2006年,中國以11%的發展速度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而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消費國的美國,則陷入市場蕭條階段。據美國橡膠生產商會公布的數據,2006年美國的輪胎銷量比2005年下降4.5%。
“十年前,國內輪胎市場是幾千萬條的規模,現在則是幾億條,市場基數的變化是吸引外資企業加大投入的主要原因。”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吳桂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業內專家介紹,由于美國勞動力成本高、工廠設備老化、與聯合工會談判困難等原因,跨國輪胎公司正逐漸減少其在美國的投資或關閉工廠。據悉,米其林正計劃緊縮在歐洲和北美的支出,以便將資金轉往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由于全球排行前十位企業幾乎壟斷了80%左右的全球市場,在高度集中的輪胎行業,正在高速成長期的中國市場自然成為外資輪胎企業爭相投資的熱土,并被視為未來全球戰略的重心。
業內專家認為,通過世界巨頭在華投資的擴大化可以看出,外資企業不光提高產能,而且加大采購力度,并著力于開拓渠道,把品牌與服務扎根于銷售渠道,這是一種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的轉型,從而完成全局式、立體式戰略布局。
國內輪胎市場已二分天下高端已失中低端也面臨瓜分
據悉,目前國內一半以上的輪胎市場已被外資企業占據。而且,外資企業牢牢占據著國內高端市場,與國內企業不到10%的利潤率相比,一些外資巨頭的利潤高達20%以上,是國內企業利潤的兩倍。
并且,由于外資巨頭擁有資金優勢,能夠在國內發展直銷模式,通過零售店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樣得以賺取后輪胎市場的服務利潤;而國內企業由于資金實力不足,普遍采取由代理商負責銷售的渠道模式,缺失了服務收益這個利潤增長點。
此外,一些后進中國市場的,如韓資輪胎企業在進入后,迅速提高生產規模,并降低產品價格,甚至與國內企業持平,在中低端市場上與國內企業直面競爭。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整車市場的井噴增長給外資輪胎企業帶來了利潤增長的良機,而國內企業雖然也搭上了“順風車”,但在收益方面卻遠遠不及外資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