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兩省一市地方電子口岸平臺,探索聯網申報、聯網核查、聯網作業的通關協作機制
探求實現跨關區、跨檢區的申報、審單、驗放的合作機制
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便捷通關企業統一認定標準和管理互認機制
5月底,蘇浙滬三省市在上海舉行了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協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分管副省長、副市長代表三地政府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此次會議,被看作長三角區域大通關的實質性突破。
根據大通關協作目標,電子口岸平臺全面互聯互通后,長三角企業辦理進出口貨物手續將全面實現異地“一次申報、一次放行”,通關過程最快可在1小時內完成。
進出口占全國35.33%
蘇浙滬經濟休戚與共
此次聯席會議確定,進一步整合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海關和上海、江蘇、浙江、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四關四檢”資源,建立區域共享的電子口岸平臺。這背后,是長三角地區經濟尤其是外貿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以及長三角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口岸運作不協作、不聯動、不一體化,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長三角地區目前擁有8個沿海主要港口和26個內河港口,是我國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各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去年超過10億噸。去年蘇浙滬三地進出口貿易額達到6506億美元,占全國的35.33%。
與此同時,蘇浙滬三地口岸的關系也日益密切,長三角區域企業貨物從上海口岸進出、占上海口岸進出口總值約42%,上海企業也有約10%的貨物從江蘇、浙江口岸進出。目前,長三角地區以占全國1.15的陸域國土面積,創造了占全國18.6%的地區生產總值,蘇浙滬三地經濟早已休戚與共。
港口群集約化
區域利益催生大通關
港口規模逐漸擴大,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給長三角地區各港口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同處一個港口群,如何發揮集聚效應,提高運行效率?
去年9月,交通部正式出臺了《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我國未來將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港口群體。作為五大港口群之一,長三角港口群將依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以上海、寧波、連云港為主,充分發揮舟山、溫州、南京、鎮江、南通、蘇州等沿海和長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務于長三角以及長江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從全國的角度看,長三角各口岸整體提升服務,也勢在必然。
國家規劃加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催生著長三角區域大通關一點一點浮出水面。
前不久在上海召開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被很多人認為是長三角迎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新機遇的信號。溫家寶總理在會上提出“完善區域合作交流機制,實現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在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加以研究和推進的條件下,大通關,無疑是這一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平臺。
三大“探索”起步
異地關檢聯動最關鍵
大通關,長三角整個區域內變“兩次申報、兩次放行”為“一次申報、一次放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空港、海港、船務代理、貨運代理、報關公司、海事、邊防、通信、銀行、運輸、倉儲、稅務等諸多機構,涉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單證流多個層面,而要打破關區、檢區界限,建立統一的口岸數據平臺,也絕非一夕之功。
近年來,各地都在推行“關檢合作”,簡化通關流程。以上海口岸為例,相繼推行“5+2天”通關工作制和電子口岸信息化通關等服務舉措,加大與長三角、長江流域和中部六省口岸城市大通關合作,“屬地申報、口岸放行”的大通關模式已經拓展至武漢、鄭州、合肥、長沙、重慶等十幾個省市。
但從長三角區域口岸整體上講,大通關建設和協作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一般來說,一個系統內、一個關區內的通關協作做得較好,而不同系統、不同關區間的橫向協作仍比較欠缺。此次蘇浙滬簽署的《備忘錄》,最大的突破也就在跨關區、跨檢區的協作上。
目前,各方講得最多的是“探索”和“協作”。探索建立兩省一市地方電子口岸平臺,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聯網申報、聯網核查和聯網作業的通關協作機制;探索實現跨關區、跨檢區的申報、審單、驗放的協作機制,規范和簡化長三角區域轉關運輸監管;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便捷通關企業統一認定標準和管理互認機制。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率先突破和實現異地關檢聯動,最重要的保障是信息平臺建設和信息溝通機制。
信譽好企業優先
便捷通關期待全覆蓋
大通關協作機制建立后,長三角進出口企業按照“屬地報關、異地通行”的便捷通關模式,不僅提供給口岸海關的單證數大大減少,而且再也不用在兩個海關之間來回折騰,報關環節出現問題,在一地海關即可解決。由此一來,企業通關成本大大下降。
但短期內,并不是所有長三角企業都能享受到這一服務。根據《備忘錄》,三地關檢部門將首先確定便捷通關企業認定標準以及便捷通關企業名錄,對進出口信譽好的企業優先實施跨區“屬地申報、異地通行”的區域通關模式,再逐漸擴大范圍。有專家指出,在長三角地區擁有大量民營中小企業的條件下,區域大通關給長三角進出口企業帶來的整體利好尚須耐心等待。
本報特約作者 王薇發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