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高層論壇在長沙隆重舉行,9+2各方行政首長以及部分部委領導參加了本次論壇并作了精彩演講。本屆論壇主要討論的議題有四個:產業轉移,市場對接,勞務合作,金融合作。
云南省省長秦光榮先生演講(中國發展門戶網 葉娜娜攝)
秦光榮首先介紹說,第三屆泛珠論壇暨洽談會以來,云南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合作,在實施合作項目,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等方面都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取得了良好效果。據初步統計,云南與“9+2”各方共簽訂實施合作項目近700項,涉及金額200多億元,到位資金60多億元。合作領域涉及制造、采礦、電力燃氣、房地產、旅游餐飲和配套服務以及商品批發、零售業等產業。泛珠合作的務實推進,為云南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七彩云南作為珠江的源頭省份,既是我國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合作的前沿,又是深入推進泛珠合作的龍尾,具有連接兩頭、服務各方的便利條件。特別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進泛珠合作中,云南具有比較突出的優勢。
首先,云南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近40萬平方公里的云南,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和“生物多樣性王國”的美稱,礦產、電力、生物、旅游等資源都十分豐富,人均資源占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大省。相對環境容量小、勞動力成本高的東中部地區來說,云南生產要素供給充足,土地資源相對充裕,勞動力成本低廉,具有綜合成本比較優勢,是吸引各方前來投資,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理想之地。
其次,區位條件十分優越。云南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有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有“貫通兩個大洋、連接三大市場”的綜合區位優勢,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地位和作用獨特。云南通往泛珠三角各相鄰省份的高等級公路將于今年全部貫通,大湄公河次區域間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加快建設,云南在對東南亞、南亞開放中的優勢更加突出,可以有效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必將成為我國東中部轉移產業和承接,走向東南亞、南亞的橋梁與合作平臺。
第三,民族文化濃郁獨特。云南處在中華文化圈、南亞文化圈和東南亞文化圈的交匯點上,有獨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環境,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歷史,豐富深邃的民族文獻古籍,絢麗奪目的民族文學藝術,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風情,是一座世界罕見而充滿無限魅力的民族文化寶庫。依托云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加強與區域內各方的文化旅游合作,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第四,產業基礎較為扎實。多年來,云南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條件,堅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產業綜合配套建設,突出發展特色產業,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和產業集群。云南30個省級工業園區配套設施比較健全,對港澳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大大增強。
針對這些優勢,秦光榮指出,將充分發揮云南的比較優勢,承接好區域內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強與區域各方的產業合作:一是加強以煙草、礦產、電力、生物資源開發、旅游為主的重點產業合作。二是加強以石油、天然氣及煉化、茶葉、核桃、橡膠、珠寶玉石為主的優勢產業合作。三是加強以新能源、現代物流、信息、體育、文化創意、房地產、環保為主的新興產業合作。四是加強以日化、五金機電、服裝、鞋帽、塑料包裝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合作。通過有效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同行業優勢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和資產優化重組,建立起能有效整合雙方資源的產業鏈,抓好一批重大項目,培育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催生一批成長性高、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確保轉移產業長期保持穩步發展。為此,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產業轉移的“傳手”。云南省委、省政府對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高度重視,確定了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重點合作領域,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組織保障措施。去年,云南省專門組團到廣東、福建、浙江等省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推薦。下一步,我們還要加強宣傳,主動上門招商引資,并愿意積極為區域各方提供與東盟交流合作的投資信息、政策咨詢、項目選擇、人力資源支持等方面的服務。
第二,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夯實產業轉移的基礎。不斷創新管理機制,高起點、高標準重點抓好30個省級工業園區和各地區工業小區的建設,搭建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平臺。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園區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外來投資者和合作方樂意來,留得住,發展順。
第三,加快國際大通道建設,暢通產業轉移的渠道。積極推進與毗鄰國家“通路、通商、通電、通關”,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和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加快昆明—河內、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條經濟走廊建設,支持泛珠區域各方利用云南對外口岸和通道,共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商貿物流基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共同推進產業向外梯度轉移,開拓東南亞、南亞市場。
第四,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產業轉移的環境。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在配套政策、資金、土地、項目貸款及擔保等方面給予轉移產業優先支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法制環境,完善服務政策,強化誠信服務,形成吸引各方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洼地”效應,形成有利于各類企業健康發展的市場、制度和人文環境。(中國發展門戶網 葉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