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部分三峽移民安置質量不高 就業生活較為困難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資料圖:2006年10月下旬,重慶云陽的三峽移民手工加工豬鬃。當地一家以加工三峽豬鬃(豬毛)創匯的生產型企業自2005年1月年產500噸的水煮豬鬃生產線投產以來,465名三峽移民通過對消毒處理的豬鬃進行水洗、水煮、手工整理成成品,年銷售量可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中新社發 周斌 攝

中新網1月26日電 中國國家審計署于2006年對湖北省、重慶市本級和兩省(市)所屬10個移民區縣2004、2005兩年度的三峽庫區移民資金進行了審計。近日公布的今年第1號審計結果顯示,部分移民安置質量不高,就業生活較為困難。

審計隨機走訪了28個鄉鎮的429戶后靠安置農村移民。由于受安置環境容量所限,受訪移民的人均耕地數量不足,且多數土層較薄、保水保肥效果差,部分移民生活較為困難。

三峽庫區20個移民區縣中,有11個區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比較落后,缺乏產業支撐,遷建期間又破產、關閉了近63%的工礦企業,導致就業崗位不足,部分移民就業困難。

此次審計亦發現,部分移民后期扶持和產業發展項目實施較慢。

審計抽查了重慶市萬州區等6個區縣的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實施情況,均發現存在資金撥付滯后、項目實施緩慢問題。如萬州區2004、2005年的153個移民后期扶持項目、6549萬元后期扶持補助資金,至2005年底仍有 87個扶持項目未開工、5563萬元補助資金滯留在區財政局和移民局,分別占項目總數和補助資金總額的57%和85%。其主要原因是項目業主未能按要求落實自籌資金。重慶市2004年度的產業發展基金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兩類投資計劃2005年5月、9月才分別下達到區縣,主要原因是項目申報審批程序復雜。

針對審計發現問題,審計署已依法出具審計報告,并下達了審計決定書。審計署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庫區各級政府和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有關省市應不斷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繼續統籌解決好庫區產業發展和移民生計問題——

一是加強庫區土地開發整理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用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整理、中低產田改造等方面的投入應進一步向庫區傾斜;

二是進一步做好庫區產業發展和移民后期扶持相關規劃,研究確定適應庫區特點的后期扶持項目,增加發展資金,完善有關優惠政策,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以帶動移民就業和增加移民收入;

三是整合培訓資源,切實用好移民培訓資金。在總體掌握移民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類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結合庫區產業布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勞務輸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移民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培訓效果。

對審計發現的違規使用移民資金等問題,國務院三峽辦高度重視,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兩省(市)認真整改。兩省(市)政府多次召集有關區縣專門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國務院三峽辦和重慶市還分別成立了整改工作檢查指導組,逐個區縣檢查督促整改工作。

來源: 中新網

相關文章:
9.53萬三峽移民安置在上海浙江等11個省市
三峽移民總數最終達到140萬 搬遷已完成總量85%
審計署:三峽移民資金被違規使用2.72億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